通訊員付延峰陳龍兵
十年前,實驗小學教師鄒桂云大兒子意外身亡,悲慟欲絕,導致雙目失明,2005年丈夫過世,這使鄒桂云的心理遭遇了更大打擊,“眼睛看不到,一身的病,不如死了算了。”她多次產生輕生的念頭。然而,在兒媳謝愛華10年來無微不至的悉心關照下,病情趨于穩定,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
2001年,謝愛華與在縣檢察院工作的王俊喜結連理。弟弟王波在海南工作。王俊經常加班、出差,從此,照顧婆婆就成為謝愛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謝愛華在學校工作,她堅持每天早起到學校,忙完工作,下午回家,都要為婆婆洗衣服、幫她梳頭、做按摩。婆婆血壓、血糖高,在飲食上,就盡量做清淡口味的飯菜。除了在生活上盡可能的關照婆婆外,在心理上也無微不至的慰藉婆婆,因為視力的原因,每晚看電視時,總是先讓婆婆聽完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再讓孩子選臺。婆婆行動不便,周末,謝愛華經常扶著婆婆下樓,到外面曬曬太陽、和熟人拉拉家常。為了便于和婆婆交流,了解婆婆在家的狀況,謝愛華為她買了一個手機,設置了固定號碼,觸摸代碼即可接通,謝愛華總忘不了每天給婆婆和丈夫打個電話,問問家里的情況,叮囑婆婆要注意身體。
在兒媳的照顧下,鄒桂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并且對他人和社會產生了關愛之情。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鄒桂云每天在電視里聽到汶川的災情,聽在耳里,急在心里,在實驗小學組織向汶川募捐現場,鄒桂云從五樓摸到現場捐了1000元,讓全體師生深受感動。在家里,鄒桂云經常和兒媳一起交流管理班級的經驗,用《弟子規》的內容教導孫女王嘉悅要懂得感恩他人,回報社會,這也讓兒媳和孫女受益匪淺。
謝愛華每天照顧老人的情景,女兒王嘉悅一直都看在眼里,母親的孝道行為也一點一滴的影響著她。每天上學前,她總要叮囑:“奶奶,您一個人在家里,走路要慢點,小心別摔著。”放學后,媽媽做家務,王嘉悅都要陪奶奶說說話,把在學校的見聞與奶奶分享。每次,媽媽扶著奶奶下樓、上街,王嘉悅都要跟隨著攙扶奶奶,吃飯時,幫奶奶盛飯,晚上,給奶奶洗腳。
七十歲的老人看上去像五十歲一樣年輕,有人對鄒桂云說:“鄒老師,您真有福氣!”鄒桂云回答:“這全靠一個孝順的好兒媳,還有一個懂事的好孫女。”
謝愛華的鄰居,實驗小學副校長賈樹紅說:“不容易啊,10年來悉心照顧老人,從來都沒有聽她抱怨過,才開始我們以為她是鄒老師的女兒,后來才知道鄒老師是她的婆婆,能把婆婆照顧得那么好,現在這樣的好兒媳婦真不多啊!”
日前,在實驗小學謝愛華的孝行報告會上,其事跡感動了全場師生。

謝愛華為婆婆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