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國
局里急需配備一臺電腦打印機,起草購置打印機報告的任務,落在了文秘科小劉頭上。
小劉科班出身,畢業于一所名校文秘專業,是局里頗費了一番周折引進的人才,公文寫作水平在市直機關數一數二,深得領導賞識,倍受同事恭維。
購物報告撰寫的質量和速度,決定著能否過分管市長那一關,能否如愿以償。小劉不敢怠慢,接受任務后,花了整整一下午的工夫收集資料、查工具書、謀篇布局,再賠上一個通宵奮筆疾書,精雕細刻,一份洋洋數千言、相當于可行性研究報告規格和分量的報告終于殺青。報告深刻闡述購置電腦打印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著重強調其與提高工作效率的因果關系,“必要性”部分,從客觀、主觀、宏觀、微觀、外部、內部、現實、發展等八個方面,羅列了十六個“需要”。“可行性”部分,深入透徹地分析了購置電腦打印機如何切實可行。報告還應用運籌學、經濟計量學、規劃論原理和需求彈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盈虧平衡點分析方法,對購置電腦打印機經濟的、社會的、直接的和間接的效益,作了面面俱到的論述,通篇報告里,大寫一二三套括號一二三,再套阿拉伯1、2、3,附加一是二是三是,格式內容無懈可擊,起承轉合行云流水。
欣賞著自己的杰作,小劉自我感覺好極了,暗自把它定為代表作、成名作,甚至預感到,這份報告大有希望成為自己的“得志作”,興奮地想象著市長圈閱報告時擊案贊嘆“人才難得”,然后“按圖索驥”,提拔重用的情景。
不料,報告上午送去,下午就被“打”轉來了。小劉一看領導簽字,一下子“癱”了,市長的批示,令沉浸在亢奮中的小劉頓時失魂落魄:“如此報告,談何效率!重報。”
正盯著市長簽字一籌莫展,退休的趙秘書來了。小劉奈這個老革命面子不何,只好擱下筆,心煩意亂地跟老趙答話。談到報告,老趙一聽哈哈大笑,說:“不就是要買一臺打字機,寫個報告嗎,好寫得很,你按我說的寫,保險球事沒得。”
一向心高氣傲的小劉,本來壓根就瞧不起那些跟不上形勢的老秘書,可眼前心急如焚卻無從下筆,萬般無奈,只有聽任老趙班門弄斧了,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按照老趙說的如法炮制。
萬萬沒想到,重寫的報告居然一炮打響,市長的簽批仍然是十個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同意。”
這份報告掐頭去尾,只有十七個字:“根據工作需要,計劃購買電腦打印機一臺。”是由老趙口授,小劉一字不動記下來的。
(原載《文學世界》2004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