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琪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沉淀中,每個家庭都有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后代子孫的準則,稱為家規;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稱為家訓;當家規、家訓形成為一套系統之后便成為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即為家風。家規、家訓與家風的建樹,實質上是家庭文化的建設。家庭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的家規、家訓是隨著社會進步與時俱進的并與之相融,從而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它帶給我們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強大的力量影響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使我們奮發圖強,努力拼搏,進取創新。
我們的祖先們是充滿智慧的,也是無私的。他們把自己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華毫不保留的傳承給了我們。這里面既包含一個家庭里父母和長輩們所恪守的言行風范、所信奉的社會價值觀,經過日積月累,形成了這種無形的家規。又有留于紙上的,譬如家訓、家誡、詩文等有家規。清朝文人黃叔琳曾在《顏氏家訓節鈔序》中寫道:“人之愛其子孫也何所不至哉!愛之深,故處之周,處之周,故語焉而詳。詳于口者,又不如詳于書者,足以垂世而行遠,此《家訓》所為作也?!闭蛉绱耍T多家族都流傳下來一本本家譜。
那么,作為風華正茂的時代青年,我們該如何繼承和弘揚家規、家訓中的優良傳統美德呢?如何利用這批寶貴的精神食糧呢?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閱覽群書博古今。余秋雨先生曾經說過:“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緯天地,這種奇跡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于閱讀?!遍喿x能讓我們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我們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卻可以通過閱讀改變人生的終點。不僅要通過閱讀書籍了解國家的歷史,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深刻理解傳統美德的本質與內涵,從中明白他們那崇高的思想。只有清楚什么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才能談該怎么做,做什么。其次,心存夢想志高遠。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個人的奮斗離不開國家,離不開國家夢的實現。同時,國家夢的實現,特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又有賴于每一個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發揮出來。所以,每一個年輕人都應揣懷夢想,志存高遠。這個夢想不是夢里南柯、黃梁一夢,而是真正可以實現的夢想。自己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怎么做好自己手中的事,如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應深思。最后,學以致用常實踐。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承載著建設祖國的重任,不僅要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還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汲取中華傳統美德中的精華,遵守現代社會法律、道德和主流價值的行為規范,形成并踐行好的家規、家訓和家風,將其作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總則,嚴格要求自己,并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熏陶后人。
我們要把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一家一戶的溫馨、和諧營造出更加濃郁的社會大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