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琪林
家規家訓如今仿佛已成為一個感覺很古老的話題了,在這個高速運轉有著無盡信息和誘惑的今天,對于它,我們究竟應該葆有怎樣的情感和精神內核?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源遠流長,綿延千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家訓,是先輩留與后人的為人處世寶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惠澤后世,蔚然成風。
從最早周公告誡子侄周成王的誥辭到孔子的庭訓,從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到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從宋代大儒朱熹的《家訓》到清朝的《弟子規》,字字珠璣,振聾發聵,無不體現著重德修身,仁孝清廉,立家治家的思想光芒。
我的父親是一名教師,在家規這方面對我格外嚴格,在我心目中是一個典型的“嚴父”形象。他要求我們從小對待任何人都要以誠相待,做任何事都要力求盡善盡美,稍有差池,輕則責罵,重則棍棒伺候。現在想來,也許正是基于他對我們過分苛刻嚴厲的家規,所以才讓我現在養成了真誠坦蕩、做事認真、溫良恭順的品性吧。
我的母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的賢妻良母,從小就以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程門立雪等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要求教育我們,給了我最早最原始的家訓啟蒙教育。小學時,母親就用她當民辦教師微薄的工資給我們征訂了《少年文藝》,在父親暴戾的陰影下,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鳥語花香的讀書之門。
記得少年時,為了借一本連環畫,我往往不惜跑十幾里山路。就這樣,在小學我就先后反復閱讀了《隋唐演義》、《七俠五義》、《林海雪原》、《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名著,隋唐十六條好漢的威猛,七俠五義的忠義,楊子榮的智勇,寶黛的悲情,孫悟空的戰無不勝,孔明的運籌帷幄,魯智深的仗義豪爽,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曲折的故事讓我的心中充滿巨大的期待和盈袖的暗香。就這樣,在母親的訓導和熏陶下,我養成了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中學時代,瓊瑤、張曉風、席慕容、汪國真等人成了我的最愛,至今猶記得當時所摘抄的汪國真的詩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有時累了,我就通過讀書來慰藉心靈,釋放壓力。晚上躺在床上,讀《意林》、《武俠》、《讀者》,讀現在流行的網絡電子書,沉醉其中,一天的緊張與勞累就忘卻了,心境也漸漸變得平靜和美好。
今天,我的工作順心,生活過得幸福而寧靜,心中無比感激著父親苛刻嚴厲的家規讓我懂得了怎樣踏實做人和細心做事,母親賢良樸實的家訓讓我明白了如何勤勉學習和淡泊明志,與家規家訓一路同行,讓我收獲了人生最寶貴的生存要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