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小時候,父母和長輩們給我們很多忌諱。比如,小孩兒不能騎羊騎狗、不能上樹下河,否則會爛小雞雞的;不能搗燕窩,否則會瞎眼;不能逮鳥玩鳥,否則手會顫;不能吃耳屎,否則會變成啞巴;女孩兒吃飯時不能換座位,否則要吃兩家的井水;不能掉飯粒、不能用筷子指著別人、不能敲飯碗、不能吧唧嘴巴、不能站在門檻上,等等,違反了任何一個忌諱,都會大禍臨頭,甚至有滅頂之災。那時候,我們膽小沒見識,信以為真,嚴格遵守,逐漸把忌諱變成了行為準則,直至今日依然沒變。
現(xiàn)在檢點一下,其實很多忌諱都是有道理的。小孩兒騎羊騎狗、上樹下河是不安全的;吃飯時用筷子指著別人、敲飯碗、吧唧嘴巴、座位換來換去,很不雅觀,也不禮貌;至于搗燕窩逮麻雀,則是破壞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但在當時,為了糊口,家長們沒時間給我們講這些大道理,講了也不一定聽得懂、聽得進去,干脆就告訴你,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雖有些專制,倒也實用。
孩子好哄好騙,成人就不一樣了。有人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橫穿馬路、超速飆車……他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他就是不遵守。如果你告訴他隨地吐痰爛嘴巴、大聲喧嘩變啞巴,他會不信。(作者單位:竹溪縣交通運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