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傳青
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我家,用言傳身教這個詞再好不過了,父母用他們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著我。
80后的我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雖說家庭貧困,但在父母的辛勤勞動下,一家人解決了溫飽問題,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我是家族里這一輩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出生后不久,奶奶、爺爺相繼去世,他們在我的印象中很模糊,只是在后來聽見媽媽她們妯娌之間的言談中了解到,家族里的傳統觀念很強,爸爸他們這一輩的兒子兒媳在對于父母的話是唯命是從,從不頂撞,能順則順,盡量遷就忍讓,讓他們安享晚年。在老一輩的影響下,父輩兄弟妯娌間從未紅過臉,我的堂哥堂姐們也都是家里的乖乖娃,叛逆、爭吵在這個家族中從未出現過,一代一代傳承著孝順、團結、和睦、尊老愛幼等優良傳統。
讓我親身體會的是父母對待外公外婆所盡的一點一滴孝道,從我記事起,外公外婆一直和幾個兒子分開來住。小時候,外婆家里條件差,有時幾乎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甚至用土豆、紅薯來充饑,爸爸一次次將米和面粉送過去(現在依稀記得那擔沉甸甸的“蓋婁子”在爸爸的肩上晃動)。每逢殺年豬時,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時間趕過去幫忙,當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聽到的也只是一句“終于把所有手頭上的活兒忙完了,該輕松些了……”之類的話,不曾聽見只言片語抱怨的話。
如今,外公外婆已步入耄耋之年,很多事情變得力不從心了,冬季也格外怕冷,能烤烤柴火便是最幸福的事了。去年冬天,在爸爸媽媽商量下,從家里拉了一大車的干柴放到了外婆家的柴房,父母想著這個冬天終于可以放心了。
父母已年逾半百,他們依舊為了我們在操心、勞累,看著兩鬢漸漸多出的銀發,我心里酸酸的。放假回到家,我看到他們累了,泡一杯茶、盛一碗飯、做一點兒家務也能讓他們滿足,讓他們感到欣慰,其實他們的要求并不高:兒女健康成長,開心快樂,能夠幸福生活,常回家看看,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恪守孝道是我們應盡的義務,看著父母不再年輕,身體的一些小毛病漸漸多了起來。我知道擔子落在了我們這一輩的身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做好一件件兒小事將帶給他們溫暖,讓他們快樂,我們有什么理由而不為呢?“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為父母盡一份孝,別再停留!(作者單位:竹溪縣匯灣鎮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