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璞瑤
4月的一天,我的奶奶又一次患病,住進了縣醫院。爸爸白天來往送飯,晚上看護。在我的印象中,10余年來,爸爸每次如此,不厭其煩,其孝道在我腦海里留下深深烙印。
爸爸在家排行老三,伯伯、叔叔、姑姑們家都住農村,經濟基礎薄弱。70多歲的爺爺、奶奶一旦有頭痛腦熱照顧的重任就落在爸爸頭上。
爸爸很孝順爺爺、奶奶,逢年過節,總要為他們置辦一些吃的、穿的。今年到老家過春節回來后,我當爸爸私下說:“爺爺、奶奶家過年準備的東西可比我家還多。”爸爸當下詭秘地說:“小特務,人老嘴饞,我們年輕人路還長,不知要吃多少東西。”
爸爸一直默默不語地照顧著爺爺、奶奶,我也深知他很累,這種累從一次話語中不難看出。那還是一次奶奶住院,為了一點小事很少發脾氣的爸爸說出了內心苦愁:“老媽(奶奶)您是受了一輩子的苦,但是目前您不管有啥事,總有人問寒問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看看我們將來的狀況,只有一個小孩,將來他們要忙于生計,我們有事了,他們不可能天天守候在身邊呀。”這話明顯說給站在一邊我聽的。
我知道,爸爸有今天這份工作、這份成績,最應該感謝的是爺爺、奶奶,他們幕后的支持給了爸爸無窮的支持和力量。(作者系竹溪縣實驗中學(八)4班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