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馬驥萬鵬超)今年1月6日,國家衛生部發布了獲得“2009年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的消息,我縣城關鎮大裕溝村村醫唐秉杰榜上有名。
初春,筆者步入大裕溝村和新民村,處處聽到的是鄉親們對唐秉杰的贊美之聲。
棄職為村民
大裕溝村與新明村相連,新民村200多戶1100多人散住在與標湖林場交界的七溝八嶺中。1990年畢業于縣衛校西醫專業的唐秉杰,當年9月被分配到鄂坪鄉衛生院工作。每次回家休假,發現患病的鄉親因交通不便,距醫院較遠,耽誤了診治時間而加重了病情。“要是鄉親們身邊有個衛生室,有個三病兩痛的能就近治療多好啊”!她萌發了回村辦衛生室的念頭。1993年5月,她毅然辭去衛生院的工作,又動員當工人的丈夫龔舉榮辭職回村給她當助手。同年10月,大裕溝村衛生室掛版成立了。
多年來,唐秉杰把書本知識與農村實際相結合,不斷學習,不斷累積,不斷提高為鄉親們服務的本領。1999年6月的一天,在外打工的村民張某回家探親。帶著欣喜之情,他一進家門就抱起剛出生5天的孩子,一邊瞧著、吻著,一邊向床邊的椅子上坐去。妻子剛剛不慎摔壞了玻璃杯,殘杯在椅子上,鋒利的玻璃象一把把小尖刀向上立著。妻子沒顧得上說,丈夫已坐了下去。一聲慘叫過后,張某血流如注。“快喊唐醫生!”一河兩岸的鄉親扯起嗓子,迅速把消息傳到衛生室。唐秉杰的丈夫飛跑而去,用板車把張某拉到了衛生室。唐秉杰一邊安慰家屬,一邊迅速清理傷口。丈夫龔舉榮在旁遞送器具和藥品,時時為她擦汗。處理完后,唐秉杰才感覺到頭暈、胃痛。丈夫提醒說,你還沒吃晚飯呢。一看時間,已是凌晨一點多鐘。那夜,她一直坐在傷者的床邊陪伴、守護。
十幾年來,唐秉杰把服務送到鄉親們的家里邊,把安慰送到群眾的心坎上。8年前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新民村孕婦吳某來電告急:我已發作了,丈夫又不在家,請你幫幫我。唐秉杰囑咐說:“別害怕,我馬上趕到。”唐秉杰叫醒已熟睡的丈夫出了門,留下7歲的孩子一人在家。清晨7點多,產婦順利分娩,唐秉杰又留下來陪護,直到產婦丈夫回家才離開。
一切為了鄉親
多年來,兩村大多數年青夫妻結對外出打工,孩子放在家中由老人帶。每次接種疫苗,唐秉杰都是一家一戶的通知。服用糖丸疫苗,都是一個一個親自喂入兒童口中。對路途遙遠的,她一次又一次地上門,直到孩子服下為止。每年的春、夏流行病、傳染病高發季節,她都采用接診、出診和召開會議等多種形式,耐心地向鄉親們講述防疫知識及自我保健知識,把宣傳品和圖片發放到每一個院落和家庭。對已婚的婦女姐妹,從懷孕到分娩,從不漏掉一位。高危孕產婦篩查、艾滋病篩查、半年一次兒童體檢、一年四次育齡婦女婦科病檢查等等,這些義務性且要求很高的農村保健工作,唐秉杰年年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在村醫崗位上,16年的一線工作經驗累積,不僅使唐秉杰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醫師,更使她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善于發現傳染病的苗頭。去年春,大裕溝村村民胡某就診時,自述是感冒,但她通過詢問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斷定為結核,為證實是不是她親自帶胡某到縣疾控中心作檢查,被確診為肺結核。病情確診后,她又為胡某制定治療方案,終于使胡某痊愈了。
我縣的第一例手足口病,就是唐秉杰發現的。去年盛夏的一天,四組村民吳某帶著一歲半的小外孫來就診,介紹情況時說孩子當天哭個不停,不吃東西,牛奶也不喝。唐秉杰發現孩子手掌有皰疹,就脫掉了孩子的鞋襪,發現孩子腳趾上也有皰疹,口腔多處皰疹。她把情況向上級報告后,就帶著孩子到縣醫院檢查,被確診為手足口病,后轉至十堰太和醫院治愈。
不是親人勝親人
唐秉杰把鄉親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工作時間。三年前的大年三十上午9點,新民村65歲的李某因高血壓昏迷。當時唐秉杰正在準備團年飯,聽到消息后就把準備團年飯的事兒交給丈夫,自己背起急救箱就出了門。李家住在大山上,天正下著雪,到他家的山路又陡又滑,唐秉杰只好手腳并用向李家趕。進了李家門,唐秉杰的身上已分不清哪是雪水、泥水和汗水了。顧不上喘口氣,就為患者實施救治。當患者從昏迷中蘇醒時,天色卻完全黑了,就著手電筒的燈光回到家時,丈夫和兒子正坐在一桌冰涼的團年飯前等她歸來。當丈夫和孩子把團年飯重新加熱再端上飯桌時,唐秉杰已倒在沙發上睡著了。
唐秉杰在村醫崗位工作16年來,她向鄉親們捧出真愛,用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醫德為鄉親們送去幸福吉祥。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換取了鄉親們的健康和安寧;她用自己的美麗青春和聰明才智,在大裕和新明這片土地上,樹立起了一個平凡而又非凡村醫的“天使”形象!
愛灑鄉親——記“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唐秉杰
時間:2010-03-17 10:06:11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