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國
神龍架有個大九湖,3年前第一次到神龍架就聽說了。神龍架大九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卻是今秋才知道的。
國慶、中秋“兩節(jié)”期間,外甥女出嫁神龍架。作為舅舅,提前3天被她婆家從竹溪接去游覽大九湖。
外甥女婆家駐地松柏鎮(zhèn)距離大九湖約4小時車程,到到松柏鎮(zhèn)的翌日早晨,用罷“早茶”,“打馬”啟程, 前往大九湖的途中,看過金絲猴,繼續(xù)驅車前行,抵達大九湖,下榻景區(qū)旅館,吃過午飯稍作休息,開始游覽。
大九湖位于神農架林區(qū)西北部大九湖鄉(xiāng)境內大巴山脈東麓,扼川鄂咽喉,是神農架山脈西端起點,連通渝鄂陜交通的中轉站、川鄂古鹽道必經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北望陜西,西交重慶巫溪、巫山,南達巴東與長江三峽相接,東南與神農溪、大三峽相接,西南與小三峽相望,自古便有“一腳踏三省六縣”之說。
景區(qū)面積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0米,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這是一個亞高山盆地,盆地底部是一抹17平方公里的沼澤地,海拔1730米.湖泊酷似鑲嵌在盆底的一面鏡子,周遭群山環(huán)繞,峰嶺疊翠,最高峰2800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東西面有九個氣勢雄的大山梁,梁上森林密布。東面最高峰霸王寨海拔2624米,山梁間9條小溪猶如9條玉帶從云霧中飄舞下來,落入9九個湖泊。一山之隔的小九湖面積5000畝,一條小溪串連9個小湖泊,“大九湖”“小九湖”由此得名。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懷抱深藏這片廣袤平坦的處女地,實屬罕見,
因之享有“高山平原”美譽,被稱為 “湖北的呼倫貝爾”“神農架夢幻江南”。
大九湖是華中地區(qū)唯一的亞熱帶亞高山濕地,華中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國家林業(yè)局批準的第四個國家濕地公園,具有重要國際意義的保護地區(qū)。這里盛夏不熱,天高氣爽。冬天雪厚冰堅,是冬季冰雪運動的理想之所。
上世紀70年代以前,這里深深的沼澤足以把進入者吞沒。改革開放初始,地方政府為開發(fā)利用大九湖,發(fā)展畜牧業(yè),修建了一條蜿蜒曲折的人工河,叫黑水河,匯集四處漫溢的湖水,沼澤地逐漸控干,露出湖底,形成今天的牧場。
步入大九湖,下起了小雨。時值中秋,卻跟冬天一樣寒冷,景區(qū)內外溫差亦大。
這里的空氣,無疑是地球人享有的極品,跟純氧別無二致,攝入肺腑,清涼清甜,呼吸和暢,心曠神怡。偌大的景區(qū),僅寥寥三四千人口,任由純天然氧氣白白浪費掉,實在可惜!
濕地人行道,路面看似木板鋪就,實則類似硬塑的復合材料,走在上面堅而不滑,韌而不粘,因為有雨,踩踏下去,路板縫隙漫出些微雨水,感覺特別舒適、省力。
曲徑通幽,湖水夾道。環(huán)顧四周, 9個湖泊分布山麓,山的陽剛之氣和水的陰柔之美相互映托,渾然天成。
行走湖間小路,清風拂面,萬籟俱寂。近觀身邊,兩只野鴨并游,一條水蛇攀枝,只可惜無緣目睹白天鵝現身、梅花鹿出林。極目遠眺,湖面漫無涯際,雙腳疑是踩在湖面,湖泊又似盛在心中,湖水猶在心中蕩漾,心胸變得無比寬闊。仰望頭頂,天空似乎伸手可及,跟湖面形成一個碩大扁圓明珠,景中游人也就成了明珠的一個分子。
腳下的感覺很快遺忘,所有感官一齊被盆地周邊景觀吸引去。造物主不愧為偉大的設計師,似乎與締造大九湖同步,匹配了四周9個山頭,宛若9條蒼龍扎向平川爭飲甘醇,龍頭、龍頸、龍身、龍尾神形畢肖,又儼然倒拖在湖中的9條牛尾,山頭依稀為牛腿、牛屁股。
相傳大九湖原名大酒壺,是炎帝神農氏釀制藥酒的地方。香氣四溢的藥酒引來9條神龍爭飲,流連忘返,化作9座山峰依偎盆地四周。 “四川過來九條牛,走到九湖沒回頭。哪天能解其中妙,不出天子出諸侯”。 薛剛正如這里民間流傳的打油詩所云,從大九湖一躍而出,被盧陵王李顯特命為帥,輔佐主子一舉推翻武周王朝,重登帝位,恢復唐號。當年薛剛在大九湖邊設了10個營地,統稱十字號,各營之間相距不過10里,均有地名,十號營最大,是薛剛的大本營,坐落在落水孔附近,背靠九焰山,面對九燈河。
大九湖至今保留著鸞英寨、擂鼓臺、洗馬池等遺址,閱兵臺、卸甲套、九焰山、九燈河等古地名。鸞英寨即薛剛夫人紀鸞英的寨堡,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擂鼓臺即薛剛點將演陣的故址,場面開闊,可容萬人。
還傳說武三思奉圣命出兵大九湖剿滅薛剛,路遇國色天香、武藝高強的白玉花。好色的武三思一見傾心,一番軟磨硬纏,拜堂結為夫妻,任命她為先鋒。白玉花一度把薛剛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接近薛剛大本營時,遇見其子薛蛟。年老的武三思與年少貌美的薛蛟相比,差別天淵,白玉花見異思遷,將薛蛟誘至八牛灣訴說衷情。薛蛟假意允諾,白玉花不知是計,結果被薛蛟打得大敗而歸,倒頭便睡。武三思聞知,急進帳安撫,揭開被子,卻見臥著一只白狐,驚怒之下,拔劍將其斬殺。白玉花死后,葬在營寨旁的山崗下,礙于其妃子名分,就把此地叫做“娘娘墳”。
卸甲套流傳著薛剛兵敗,丟盔卸甲的故事。除此,大九湖還有馬鞍山、黑水洞、碉堡坪等14個村落,有娘娘墳、點將臺、小營盤等自然村,流傳著從薛剛反唐到明末清初劉體純聯明抗清,清朝中葉白蓮教起義到民國時期神兵“黃馬褂”起義等動人故事。
大九湖屬于巖溶洞穴地貌,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東部邊緣,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區(qū),由大巴山東延余脈組成亞高山臺原型峰叢洼地,周圍山體巖性為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等碳酸鹽巖組成,加之神農架地區(qū)雨水充沛,植被發(fā)育良好,濕地70%為水草覆蓋。歷經第三紀、第四紀冰川作用,峽谷地形復雜,山巒起伏多變,中間地勢平坦。發(fā)育成亞熱帶地區(qū)不可多得的亞高山沼澤泥炭濕地類型,濕地生態(tài)系統包括亞高山草甸、泥炭蘚沼澤、睡菜沼澤、苔草沼澤、香蒲沼澤及紫茅沼澤等,極具獨特性、典型性、代表性和稀有性,水生植被群落包括挺水和沉水兩大類型,具有種類和群落類型豐富的特點。
大九湖沼澤中的泥炭資源面積、儲藏量居全省首位,最大厚度3.5米。泥碳具有“固體水庫”功能,是涵養(yǎng)水源的重要資源,有泥炭覆蓋的地表可避免或減小溫度和濕度的驟變及變幅,對氣候有調節(jié)作用。華中地區(qū)亞高山泥碳蘚濕地具有獨特性、原始性和稀有性。因其科研價值極高,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qū),納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這里還是木材基地、天然牧場和狩獵場建設地,濕地區(qū)域共有高等植物141科366屬964種,苔蘚植物13科18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9種,陸生脊椎動物69種,列入國家保護的動物有金絲猴、梅花鹿、白鸛、紅腹角雉、雙尾褐鳳蝶、雉雞、星頭啄木鳥等37種,建有人工養(yǎng)鹿場,還有枯木逢春等著名景觀
湖邊叢林、湖間小洲更加引人入勝,不禁頻頻駐足凝望。叢林里樹木種類眾多,樹形美觀,顏色養(yǎng)眼。闊葉、針葉,喬木、灌木間雜,除了櫟樹、山楂樹,其它都叫不出樹名。叢林里有一種針葉樹非常精致,很像“救命糧”樹,大的高達幾丈,小的不過幾尺,葉子鱗片狀,果實紅色,比“救命糧”果實稍大,照說神龍曾經償過。隔水觀望湖間小洲,更是感觸到夢幻般的距離美,全新的視覺沖擊直撲眼底:一抹抹、一叢叢奇樹異木,高低錯落,粗細相間,密疏相宜,五彩繽紛,煞是奇麗。更有那一排排灌木,干枝筆直挺拔,骨感俊美,無葉而不覺其禿,不綠卻生機盎然。小洲,奇樹,湖光山色,煙雨霧氣……光影形色的天然組合,雕飾出一幅美艷絕倫、頗有歐洲風情的風景畫。
行至大九湖北面,在湖邊見到巖溶洞穴,兼任導游的親戚講解說,這叫“落水孔”, 是堵河發(fā)源地。雨后的積水就是從這里滲流下去的。大九湖最大日暴雨量186.4毫米,由于盆地封閉,區(qū)域內的溪流無其它排泄通道,均匯入落水孔,深邃難測的落水孔,竟能將匯水面積3978公頃的大九湖積水即時吞噬殆盡!
走到大九湖盡頭,沿木頭云梯登上峰頂觀景臺,兩岸山麓的湖泊盡收眼底。再順著另一邊木梯下到小九湖,踏上返程。
大九湖半日游,大飽眼福,怡悅身心,感慨萬端。
(2012年11月26日于十堰東方明珠城市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