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大人收心,讓孩子不再“撒野”?且看——
“農家書屋”的“魔力”
郭浩李愛民
初秋時節(jié)的晚上8點多鐘,正是農民在外納涼的時候,縣河鎮(zhèn)大路溝村的“農家書屋”里卻燈火通明。筆者走進書屋一看,許多村民正在讀書看報。
村民李文拓早早就到“農家書屋”看書了,他對筆者說:“過去除了看電視,我們沒什么事可干,只能‘泡’在麻將桌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流到了別人的腰包里。現(xiàn)在有了‘農家書屋’,大家都喜歡到這里讀書看報,少輸錢、少熬夜。”
到“農家書屋”看孫子的李奶奶樂呵呵地說:“往年夏天,大人們最擔心小娃子偷著下河洗澡。今年村子里有了‘農家書屋’,小娃子一有空就往這里‘鉆’,大人不再擔心他們到處瘋、到處跑了。”
一間小小的“農家書屋”,究間有什么“魔力”讓大人收心,讓孩子不再“撒野”?
村黨支部書記肖永林說:“農民想看書、盼看書,盼了好多年,現(xiàn)在終于有了這樣一個好場所。你別看這個書屋只有40多平方米,里面裝的東西可不少呢!有文學、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各類圖書2000多冊,以及《十堰日報》、《農村新報》等好幾種報刊,還有一臺電腦和一臺VCD機,能看光碟能上網。”
村民余修成是“農家書屋”的常客,如今,他已經能熟練地查找圖書和上網查找資料。他對筆者說,在“農家書屋”里,他學到了很多農業(yè)科技知識。前幾天,他家的水稻遭遇病蟲害,他照著書上的法子給水稻治好了病。
“農家書屋”還幫助村民們找到了致富的渠道。村民明林看到養(yǎng)七彩野山雞能賺錢的報道后,通過上網查資料,基本掌握了七彩野山雞的養(yǎng)殖技術。今年春季,他投資8萬元辦了一個山雞養(yǎng)殖場,實行雞、茶立體種養(yǎng)模式,成了養(yǎng)殖大戶。
“農家書屋”不僅使農民學到了農業(yè)技術,還推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些群眾反映:自從有了“農家書屋”,看書的人多了,不文明的現(xiàn)象明顯減少了,講文明、崇尚科學、講誠信的明顯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