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人年人均輸液8瓶,高出國際水平2倍
治理“大輸液”須對癥下猛藥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近日透露:2009年全年中國輸液用了104億瓶,相當于13億人口每個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此消息傳出,引起社會一片嘩然。
輸液成為主要治療手段
近幾天,南京天氣特別寒冷,南京各大小醫院的急診科輸液室幾乎座無虛席,南京兒童醫院甚至連候診大廳里都有家長帶著孩子在輸液。記者問一位護士長,發燒不輸液改成打針行不行?該護士驚訝地說:“已經沒人打針啦,來這里的都是輸液的?!?/P>
“記得我小時候每次感冒發燒時,父母都是把藥片碾碎,捏著鼻子灌下去,實在嚴重了才帶到醫院打針?!蹦暇┦忻駨垜c生說,不知從何時起,到醫院看病都要輸液了,打針已經成為兒時記憶。
南京一家中等規模的醫院急診科主任告訴記者,他們每月的輸液量在1.3-1.6萬瓶之間,已經成為治療的主要手段。
“輸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蹦暇┦械谝会t院急診科的張錚主任說,二三十年前,感染發燒的孩子,打一針40萬單位的抗生素,就能管用,而現在不行了,要打就得160萬單位以上,這么大劑量的藥打到人的臀部,會引起臀肌攣縮,特別是孩子,打針的部位會引發肌纖維壞死,還會影響骨骼發育,所以在制訂治療方案時,醫生都會考慮給孩子輸液。
過度輸液成因復雜,將會導致無抗生素可用
國人輸液量這么大,看似是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其實背后涉及到醫療機制與體制、社會誠信、國民健康知識素養等多重原因。
“孩子感冒發燒來看病,如果醫生不給掛水,家長會認為你不重視。門診上,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掛水的比例占30%以上?!蹦暇┦袃和t院急診科趙德育主任說,患兒父母通常恨不得一瓶液輸下去,孩子就藥到病除。
“當然醫生的自我保護也助長了大輸液的囂張氣焰。比如有些感染性疾病,用低檔抗生素也行,但有的醫生上來就先用大劑量的高檔抗生素,這樣病人好得快,認為你水平高,否則可能投訴你。”南京鼓樓醫院急診科王旭東醫生說,這無形中增加了病人的用藥量。
國人輸液這么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與當前普遍的“以藥養醫”機制有一定關系。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我省官方規定大醫院藥占比不能超過47%,但在一些水平不高、又無技術特色的小醫院,“賣藥”是養活醫院的不二法則,藥占比通常占醫院總收入的70%-80%,而給病人輸高檔抗生素,是賺錢最快且最安全的方法。
大輸液、濫用抗生素雖然短期內養活了醫院,但從長遠來看,遺患無窮。
據衛生部有關統計顯示:國人人均消費抗生素為美國的10倍!令人觸目驚心的還有如下數據:中國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其中濫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中國現有的180萬聾啞兒童中,60%是由藥害所致;1000萬聾啞人中,60%-80%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
“在國外,像丁胺卡那、慶大霉素這些低檔抗生素都還在普遍使用,而在國內,這些藥10多年前就不用了?!壁w德育主任說,大輸液導致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浪費,更造成另一大惡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發速度,趕不上耐藥性細菌出現的速度。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超級細菌”,就已經給人類敲響警鐘,“將來人類無抗生素可用”也許不是危言聳聽。
合理用藥,呼喚法律強力介入
“在美國,有人形容‘買抗生素比買槍還難’,可見對抗生素管理之嚴格。而且,美國多數醫院沒有輸液室。”南京鼓樓醫院院長助理、醫教處處長吳超對此深有感觸:來醫院看感冒的外國人,往往只要求醫生給開點板藍根、小柴胡等,極少主動要求輸液的,而中國人恰恰相反,認為輸液治療,效果比吃藥、打針來得快。因此,有關專家認為,不妨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對抗生素等藥物嚴格實施分級或分類管理。低年資醫生,只能開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生素,高檔抗生素須有主任級別醫生簽字才可以用。
合理治療,呼吁了這么多年,可效果不佳,關鍵在于監管上缺乏強有力的手段。專家認為,如果真正實施“醫藥分家”,醫院只管看病,不管賣藥,醫生開處方不受利益驅動,醫院無需通過創收養活自己,大輸液就會大大減少。其次,要動用法律手段監管濫用藥,比如對無指征的大輸液,醫生甚至要付出坐牢的代價,只有對癥下“猛”藥,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大輸液現象。(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