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水泥路、一片片芳草地、一座座掩映在綠樹果林中的樓臺亭榭,一戶戶幽靜雅致怡然自樂的農家小院……盛夏時節,筆者在縣河鎮處處感受到和諧宜人新景象。
近年來,縣河鎮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想方設法改善民生條件,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越來越多。
關鍵詞:通路
新聞回放:紅豐、先裕兩村地處縣河鎮南部,原來的公路路面很窄、路況較差。“晴天滿面灰塵,雨天稀泥橫流。”這里的群眾如是說。今年3月,該鎮多方爭取項目和籌集資金180余萬元,歷時120天,修通了水泥路,徹底解決了群眾行路難。
背景展示:近年來,該鎮在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資2000多萬元,修通了18個村113.8公里的水泥路,使全鎮通村水泥路率達到了90%,交通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關鍵詞:修橋
新聞回放:日前,明家祠村群眾高興的對筆者說,鎮上修建的索橋真是太方便村里的群眾了。2007年,鎮上籌資30萬元,依托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在明家祠村建成長138米、寬1.5米的索橋一座,解決了群眾過河難。
背景展示:地處縣河和竹溪河兩條河流經過的縣河鎮,有10個村因河的阻隔通行不暢,而且直接影響著當地經濟發展步伐。該鎮采取“向上爭一點、集體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打好建橋攻堅戰,共籌措資金120萬元,3年修建過河橋4座,讓8村3200多名群眾暢通無阻。
關鍵詞:安居
新聞回放:“要是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恐怕我這輩子住不上這么好的房子。”剛剛搬進搬遷小區的仁家溝村群眾詹某喜滋滋地對筆者者說。目前,全鎮已有30多戶群眾入住搬遷小區。
背景展示:為統籌城鄉全面發展,給群眾提供舒適的人居環境,著力解決生活環境臟、亂、差問題,該鎮結合開展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大力開展以“三清四改”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大路溝、示范場、仁家溝、明家祠等四個村(場)改造住房986戶,硬化院落886戶1.3萬多平方米,粉刷外墻1.7萬多平方米,配套修建沼氣池297座,安裝柵欄108戶3000米,建休閑廣場2個,建文化書屋3個,安裝垃圾箱60多個,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關鍵詞:飲水
新聞回放:“原來的水沒有消毒凈化,不衛生,現在這水用起來放心,政府給咱們辦了件大好事。”看著自來水龍頭流出清澈的水,柏樹村68歲的張尚志十分高興。今年,該鎮籌措資金100多萬元,完成了仁家溝、柏樹、大塘溪溝等村的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13個組300多戶群眾飲水難題。
背景展示:縣河鎮有16個村的群眾住在二高山上,吃水困難。為此,該鎮經過精心籌劃和組織,著力實施安全飲水工程,三年來共籌資建設資金250多萬元,完成11個村的人飲工程項目建設,鋪設輸配水管網30余公里,解決了2200戶1.2萬多人的飲水困難,全鎮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1.5%。
縣河鎮踐行科學發展觀改善民生解讀
時間:2009-07-24 08:31:53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