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總產23.13萬噸 同比增長2.3% 油料總產2.37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
我縣今年糧油生產穩中有升
今年,我縣糧食播種總面積62.5萬畝,比2010年增加0.3萬畝,總產23.13萬噸,同比增長2.3%;油料生產面積24萬畝,預計總產2.37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在今年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全縣糧油生產實現穩中有升,這主要得益于“四大措施”。
抓抗災保面積促穩產。今年,我縣糧油面積同比增加1.56萬畝,通過提高復種套種指數、開發冬閑田等措施,進一步擴大了油菜、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的播種面積;在災害發生后,及時對受災田塊進行改種、補種、擴種,通過以秋補夏、增加農作物產出面積促進全年糧油穩產穩收。
抓農技保高產促穩產。在良種推廣上,做到農作物優良品種普及率90%以上;在技術推廣上,狠抓高產創建、穩產助產行動的落實,增加了農業推廣的次數、范圍,提高了比例,延伸了覆蓋面;在技術服務上,加大田間現場會和指導面對面的指數,輻射帶動65%以上的種植戶主動應用新型農技;在技術應用上以地膜覆蓋增溫栽培、輕型簡化栽培、病蟲害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成熟技術和創新技術配套為主,促進弱苗促壯、壯苗促長,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實現豐產穩產。
抓示范保核心促穩產。通過在竹房城鎮帶沿線鄉鎮辦萬畝脫毒馬鈴薯高產示范;在南部鄉鎮建設千畝脫毒馬鈴薯繁育基地;在龍壩廖家嶺村舉辦小麥高產創建示范、在水坪舉辦免耕油菜等多個示范樣板基地,積極發揮示范樣板的點、片、面、帶的輻射引導作用,促使全縣大面積平衡種植和穩產。
抓投入保基礎促穩產。不折不扣落實惠農政策、用足用活良種惠農資金和抗災救災資金,引導合力抗災避災。今年我縣共爭取到位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農作物良種補貼600多萬元,中央農業抗災救災補貼資金100多萬元,全部兌現落實和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和改植改種工作中,切實發揮了惠農資金輻射引導和抗災救災功能,為全縣糧食生產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王大材 張 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