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對口協作前期調查會議在漢舉行,這標志著受水區反哺水源地對口協作工作正式啟動。屆時,由中線調水受水區的中央國家機關部委、部屬高校、科研院所、央企以及北京市,將對口協助我市丹江口、鄖縣、鄖西、張灣、茅箭、武當山、竹山、竹溪、房縣及神農架林區。
為贏得受水區最大支持,縣南水北調辦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積極做好對口協作的前期籌備工作。
結合我縣地域特點,就水源地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向各大媒體報送信息,為爭取更多的對口支持項目、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的協作氛圍。
深入調研生態建設、水污染防治、工業點源治理等工作,深入細致地研究國家對生態功能區的產業發展政策,全面透徹地掌握庫區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總體思路,從宏觀上著眼,從項目上著手,努力抓住關鍵點、找準切入點、選準結合點,把對口協作的思路摸清、把對口協作的政策摸透、把對口協作的項目摸準,盡快形成我縣丹江口庫區對口協作工作實施方案。
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做好項目的準備工作:以挖掘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利用水源區的優勢,尋求受水區支持建立公司加農戶加基地加市場的種養加工銷售模式,向北方供應綠色無污染農產品,實現產銷對接;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綠色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同時充分利用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合力打造知名生態文化旅游區;以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為重點,引入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設備,提高水污染防治、生態建設的效益和水平,保障南水北調工程及丹江口庫區的生態安全;以加強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強化勞動力培訓,發揮庫區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增強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緩解水源區就業壓力;以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為重點,尋求幫助解決教育落后、醫療衛生條件差、文化設施薄弱、科技水平低等問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項目上進行優化整合,支持交通、水利、電力等大中型基礎設施建設,策劃好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善水源區農民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結合我縣實際,深入具體地研究丹江口庫區對口協作的形式、方式和方法,準確把握對口協作與《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關系,在水質保護、水污染防治、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綠色經濟、農業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項目上進一步精選和充實,確保所選的項目都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適合水源區建設需要、滿足協作方發展愿望的好項目。
按照國家、省、市及受水區支持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資金、項目等方面統籌安排,建立健全適合我縣特點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扶持機制。(張紹輝童超)
我縣做好受水區反哺水源地對口協作籌備工作
時間:2011-06-02 10:30:38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