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段銳 報道:有這樣一位老師,他用18年光陰,六千多個日夜默默守護著山區孩子的成長之路,他用知識點亮課堂,用愛與智慧,成為學生心靈的“點燈人”,他就是竹溪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師張照。

PART.1 以愛為燈 照亮孩子心靈“暗角”
清晨六點半,天剛蒙蒙亮,張照的身影已經出現在校園。這是他擔任班主任14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教師要走在學生前面,才能更好地引領他們。”張照常說。
在他的辦公桌抽屜里,珍藏著一把生銹的小刀和一本已經泛黃的談心記錄本。“這是一把曾經給班上學生帶來過傷害的小刀,也是通過這件事,讓我越來越警示、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說起2023年那個總躲在教室角落的女生,張照依然眼眶濕潤。

一次深入家訪后,張照了解到,女孩因父母長期偏愛妹妹,早已在心里埋下“自我否定”的種子。“那天看到她手腕上的傷痕,我的心都碎了。”張照說。
此后三個月,他每天擠出課余時間與女孩談心,將她的座位調到班長旁邊,特意任命她為班級健康監測委員,還經常與她的父母溝通教育方式。終于,曾經蜷縮在陰霾里的女孩,重新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
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女孩,在教師節賀卡上寫下:“張老師,是您讓我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曾經黑暗的世界。”
這樣的故事,在張照18年的教學生涯中不勝枚舉。為了守護更多孩子的心靈,他創建“心靈驛站”談心制度,每周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特殊學生進行長期跟蹤;開設“情感教育”主題班會,教學生如何正確處理情緒問題。

PART.2 煥新課堂 點燃學生興趣火苗
“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火焰。”張照的班級管理充滿智慧和創新。他在班級內推行的小組競爭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公平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班每周按積分輪換座位,好位置要靠全組努力爭取。”學生李尚坤驕傲地展示他們的積分表。這個曾經頗為叛逆的男孩,在擔任生活委員后變得責任心十足,成績從班級倒數躍升到中上游。

張照的創新實踐遠不止于此。他創建的“家校共育彩虹橋”微信群,每天分享學生在校點滴,每周推送家庭教育指南,已成為連接學校與家庭的重要紐帶。“張老師改變了我的教育觀念,現在我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李尚坤的家長說道。
在教學方面,張照探索出“三步教學法”:預習導學、合作探究、當堂檢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帶的班級數學成績連續多年在全縣名列前茅,更難得的是,學生們都愛上了數學這門課程。
“張老師的課很有趣,他總是能用生活中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們圍在一起,爭先恐后地講述著張老師課堂上的趣事。

PART.3 用心堅守 托舉教育美麗藍天
18年,六千多個日夜,張照始終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從天寶中心學校到蔣家堰中心學校,再到縣思源實驗學校,變的是工作地點,不變的是教育初心。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卻承擔著最大的責任。”張照的周末常常在家訪中度過,他的足跡遍布全鎮23個村社。“有些學生家住得遠,摩托車開不進去就得步行。”他的摩托車后備箱里總是放著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隨時準備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在同事田甜眼里,張照就像個“永不停歇的陀螺”:“他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校,連午休時間都在批改作業或找學生談心。”
更讓人敬佩的是,即便已過不惑之年,張照依舊保持著對學習的熱忱。各類教育培訓、新的教育理念課程,他從不落下。“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是活水。”

連續四年年度考核優秀,從校級優秀教師到市級優秀班主任,張照用實績贏得認可。但最讓他自豪的是:“18年來,我所帶班級沒有出現一起安全事故,沒有一名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失學。”
張照老師的故事,是鄉村教育最真實的寫照,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的深刻內涵,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人民教師最美的模樣。
△竹溪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師 張照
日復一日的堅守藏著最動人的平凡與偉大,讓我們向以張照為代表的基層教育工作者致以最深的敬意,他們用愛點亮孩子的希望,用智慧啟迪成長的未來,更用堅守托起鄉村教育的一片藍天。正因為有他們,教育公平的陽光才能真正照耀到每一個角落,山區的孩子們也終于有了人生出彩的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