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基地剛建好,就來了幾撥外地游客!”日前,在竹溪縣豐溪鎮涼橋村村民李大姐一邊麻利地收拾露營裝備,一邊算起增收賬“我家土地入股分了2000元,我在營地打工拿工資,自家山貨還能賣給游客,這日子比蜜還甜!”

露營帳篷點綴林間,歡聲笑語回蕩山谷。今年夏天,涼橋村麻柳樹下露營基地火出圈,這背后,是“三變”改革釋放的驚人能量:下壩村試點一年,村集體增收超20萬元,50多戶農民戶均增收千元,全鎮1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在鄂渝陜交界的秦巴腹地,豐溪鎮正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把沉睡的生態資源盤活成富民強村的“真金白銀”,探索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改革破局讓沉睡資源“活”起來
豐溪鎮曾困于山高林密、資源分散的發展瓶頸。2024年,該鎮以下壩村為試點,全面推開“三變”改革,一舉打破桎梏。

下壩村成立強村公司后,總經理廖軍帶領村民蹚出致富路,2024年村集體增收超20萬元,年底收入更突破50萬元。通過“國企+村企+農戶”模式,村里與中石油湖北銷售分公司合作定向采購農產品,還拓展電商直播渠道,年銷售額突破80萬元。村民實現“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轉得租金、務工上班賺薪金、入股分紅拿股金、自主經營贏現金,50余戶入股農戶戶均增收上千元,昔日“荒山荒地”蛻變成“金山銀山”。

文旅賦能露營經濟點亮
“美麗產業”立足“鄂渝陜旅游集散中心”定位,豐溪鎮將“三變”改革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在涼橋村打造的沉浸式露營基地,成了鄉村振興的“美麗經濟”增長點。

依托朝陽洞、合歡谷等獨特景觀,當地規劃“一核兩翼三區”露營布局:以麻柳樹下露營基地為核心,聯動康養度假、親子研學,打造星空露營、親子互動、文化體驗三大區域。引入70余萬元社會資本,建成標準化營地,配套帳篷酒店、篝火廣場等設施,形成“吃住行游娛購”全鏈條服務。


豐溪籍成功人士也積極反哺家鄉。廣東竹溪商會會長張志軍、副會長王海等多次返鄉考察,為露營基地建設出謀劃策,目前已達成意向性投資協議。

共富共享生態與經濟“雙贏”
“三變”改革與文旅產業的融合,讓豐溪鎮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提升”。全鎮1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10萬元,下壩村等試點村年增收超20萬元;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勞務務工等方式,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300余戶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生態保護也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黨員趙曉武返鄉創業,成立合作社發展林下天麻,帶動周邊百余人增收,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自在露營 隨心去野,如今的豐溪鎮正計劃持續深化“三變”改革,擴大露營基地規模,開發“四季露營”產品、探索“露營+康養+研學”多元業態,這場發生在秦巴腹地的改革實踐正書寫著山區鎮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