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脈的云霧,如輕紗般縈繞在竹溪縣桃源鄉的山巒之間,這片被陶淵明寫進詩行的土地,蘊藏著比桃花源傳說更悠長的獨特氣息——黃連的苦香。當晨霧漫過海拔2148米的山巔,浸潤著900米山腰的連片藥田時,這源自時光深處的藥香便裊裊而來。

褶皺里的時光 黃連根須里的堅守
《竹溪縣志》記載著這片土地的榮光,原潵水鄉,現桃源鄉中壩村一帶,被國務院授予“中國黃連之鄉”稱號。這榮譽如同鎏金印記,銘刻著深山連農的辛勤耕耘。當年,連農們背著竹簍在云霧中跋涉,用鋤頭在林間墾出小塊土地,讓黃連幼苗在肥沃的腐殖土中扎下根須。“你聞這土腥氣里的清苦,藏著祖輩的堅守。”82歲的邱光輝坐在堂屋門檻上感嘆,“以前拉著挖出的黃連去縣城售賣,一路艱辛,卻也滿心幸福。”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充沛的晨霧、適宜的山風、豐沛的雨水,孕育出品質上乘的桃源黃連。其小檗堿含量高、質量優異,是大自然珍貴的饋贈。
林海中的交響 老傳統融入新篇章
清晨6時許,隨著朝陽升起,中壩村林藥蜂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建設正有序推進。“苗心葉的卷曲度能反映溫濕度,這些經驗代代相傳。”連農們邊除草邊介紹。
據悉,該基地通過招商引資建成,集中藥材選育繁育、中藥標準化示范養殖于一體。基地在林下種植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3000畝,林中利用“智慧蜂場”系統發展中蜂2000箱。創新“林藥蜂”產融模式有效形成良性循環,中蜂為中藥材傳花授粉,提升藥材品質與產量;中藥材則為中蜂提供優質蜜源,實現產業融合、效益倍增。

借助市場主體力量,為當地引進黃連生態種植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動黃連產業從傳統種植向智慧化發展升級。目前,全鄉已發展連農200余戶,黃連種植面積達4187畝。
云霧中的信箋 產業鋪就富民路
暮色漸臨,羊角洞村黃連基地里依然繁忙,10余名村民正為新播種的黃連除草。“在這里務工一天收入150元,山林流轉后還有租金。”村民李云華細數黃連產業帶來的實惠。“現在有政策獎補,加上桃源黃連種植歷史悠久,確實是條致富路。”依托好生態好政策,村民梁具學今年新發展了30畝黃連。在羊角洞村,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村集體發展黃連種植150余畝,農戶發展的也有600余畝。
近年來,該鄉依托“三變”改革,在9個村大力發展林下黃連等林下中藥材種植,有效帶動農戶增收。
山鄉中的錢景 苦香釀就新希望
“我們將立足萬畝林海資源,持續擦亮‘中國黃連之鄉’名片。”該鄉黨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建設4000畝‘中國黃連之鄉’示范基地,放大品牌效應。同時,發揮生態優勢,擴大林蜂、林菌、林禽等產業規模,因地制宜發展林漁、林特產業,加強森林景觀利用,著力構建完整的林下經濟生態圈。”
山風拂過,滿山黃連葉隨風搖曳。秦巴山川的云霧見證著,深山的這份“苦香”,在連農的堅守與創新的耕耘中,正轉化為照亮鄉村振興之路的璀璨星光,指引桃源鄉在以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支點建設中書寫新的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