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塵土飛揚的城市邊角地,如今蛻變成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昔日擁堵雜亂的街道角落,眼下成了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在竹溪縣,這些散落在城區的“綠色明珠”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心愿終成現實。
昔日困擾休閑難尋,環境待改
過去,溪城群眾還被“休閑空間不足”的問題所擾。東城新區的街道上,大型車輛往來穿梭,想找個安全舒適的散步地都難;沿河步道到了晚上便昏暗無光,部分路段更是“斷頭路”,通行格外不便;加上停車位“一位難求”,人居環境亟須改善。
“以前這兒就是衛生死角,現在真是一天一個樣!”家住城西的劉阿姨指著家門口煥然一新的口袋公園,語氣里滿是欣喜。而這樣的改變,源于竹溪縣打出的“拆違建綠、拆遷還綠、依規建綠”組合拳……東城新區帶狀公園拔地而起,西關街等8處口袋公園“星羅棋布”在百姓家門口,濱河路守金店處的口袋公園還拿下了湖北省2024年度“最美口袋公園”的稱號。
這座占地1800余平方米的公園,科學搭配園林景觀與配套設施,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休閑的都市生活。夕陽西下時,新婦幼保健院前的休閑走廊更成了“幸福聚集地”:孩子們在步道上追逐,笑聲清脆;老人們坐在石凳上閑話家常,面容安詳;年輕人邁著輕快的腳步慢跑,穿梭在綠樹花叢間,滿是愜意。
“以前就盼著有個地方散步、和老伙計聊天,沒想到政府真把這事放在心上了!”家住城關鎮守金店村的李大爺回憶,公園規劃時,工作人員還專門上門征求意見,“大家都樂意出主意!”正是這份“問需于民”的用心,讓口袋公園從一開始就浸滿了民生溫度。
今朝煥新綠意滿城,品質升級
如今的竹溪,正以“繡花功夫”雕琢城市容顏——環境綜合整治成了深化文明創建的基礎工程,老舊小區改造加速推進,背街小巷徹底告別“臟亂差”,變身潔凈暢通的“民心巷”;建設大道的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更將“生態+文化”理念落到實處。
工程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搭配異型花崗巖花池,既解決了排水難題,又巧妙融入竹溪河水韻元素;特別打造的戲曲臉譜、花卉圖案與人物剪影雕塑,讓傳統文化在街頭“活”了起來。僅竹溪河西關街至江西館段的觀景島,日均吸引超1000人次漫步,成了市民口中的“寶藏口袋公園”。
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新增公園綠地8.54公頃,相當于為城市增添了多塊“綠色寶藏”。如今行至竹溪河畔,蟬鳴陣陣卻掩不住沿岸生機:河水碧波蕩漾,映著新修的親水棧道與錯落的綠植;步道上,晨練的市民步履輕盈,孩童在新游樂設施間嬉笑穿梭。這幅和諧畫卷,正是竹溪縣以文明創建為筆,精心勾勒出的“最美”城市底色。
未來可期綠意續航,幸福加碼
對于未來,竹溪縣有著清晰的規劃——始終聚焦群眾期盼,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堅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更是社會和諧之本。
“這事真是辦到老百姓心坎里了!”城關鎮的黨員干部們看在眼里,既欣慰又堅定,“以后還要繼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而竹溪,也正以一片片綠意為墨,描繪著城市發展的新畫卷,為市民打造充滿活力與詩意的生活空間。
口袋公園雖小,卻連著大民生。從“衛生死角”到“綠色活地”,從“雜亂無章”到“整潔有序”,竹溪縣的蛻變證明——城市更新從不是只有宏大工程,那些精心打磨的“方寸之地”,更能藏住民生溫度。未來,竹溪還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讓更多“綠色明珠”點亮城鄉,讓居民的幸福生活,在綠意中不斷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