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關街F區,有一個并不十分引人矚目的餐館,武陵印象餐館,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餐館,卻吸引了陜西、十堰市區以及竹溪周邊省市區的游客前來品嘗美食,游客絡繹不絕。這家餐館的業主王靜,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后積極創業,熱心公益事業,從退役創業到現在,經過了十年的辛苦打拼,終于獲得成功并小有名氣。

2010年,年僅17歲的王靜離開家鄉,奔赴甘肅穿上了夢寐以求的橄欖綠,在部隊上,他勤學苦練各項軍事技能,在提升技能的同時,也磨練了自己的意志,養成了吃苦耐勞、樂善好施的品質。經過五年的磨煉,2015年,王靜從部隊退役回到縣城,選擇自主創業,經過多方考察,他在縣城開了一家手機店,2017年,國家取消手機漫游業務,手機業務量呈斷崖式下跌,王靜迅速調整投資方向和經營思路,經過實地考察,在縣城西關橋投資加盟蔡明偉連鎖店,當時的竹溪縣城,并不流行網絡外賣,王靜搶抓商機,采取實體店銷售和網絡外賣雙管齊下的營銷方式,因此,頗受消費者青睞,業務量一路攀升。
竹溪地處三省交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而且兼容并包,融合了陜西的酸、重慶的辣、湖北的鮮,且竹溪本地居民不但注重正餐,對早餐也格外重視,經過縝密的市場調研,王靜頭腦里萌發了一個想法,民以食為天,如果努力抓住消費者的胃,一定能在餐飲市場取得成功,抱著這個想法,2019年,他又新開了重慶棚棚面早餐店,主打竹溪菜,兼帶經營小籠包,面條、蒸格格等品種多元的早餐,使正餐和特色飲食同步發展,事實證明,他這一思路是正確的,早餐店生意風生水起,與此同時,他又加盟姥姥家連鎖店,房租、裝修和加盟費,花了200多萬,在北大街開了姥姥家餐館,推介竹溪菜,宣傳竹溪飲食文化,并且招收吸納當地30名富余勞動力在姥姥家餐廳務工。
縣委縣政府推出全域旅游理念,2023年,武陵不夜城開街,喜迎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體驗、打卡,八方賓客云集,三省交界的山城竹溪,不但在央視、湖北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頻頻亮相、閃亮登場,而且,在網絡上也是大放異彩,家喻戶曉,王靜敏銳地察覺到了商機,如果能開一家特色餐館,把竹溪的美食和深厚的人文底蘊、秀美的自然風光結合起來,既推介了當地美食,又能為我縣的旅游產業發展增添助力,相得益彰,2024年,王靜又投資100萬,在西關街 區租賃場地,建立了武陵印象餐廳,在做好傳統菜的同時,他還推出了竹溪蒸盆、竹溪臘肉,桃園腐乳、筍干、泡椒小魚等特色菜,在注重食材新鮮、可口的同時,他還秉承童叟無欺、薄利多銷的理念,無論是對本地游客還是外地游客,無論是平時還是旅游黃金期,他的餐館菜品不漲價,不做預制菜,一視同仁,因此,生意異?;鸨瑥娜ツ?0月開業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累計接待游客25000人次。
在部隊的時候,保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現在回到地方了,也不能失去本色,要力所能及的為當地百姓做點貢獻,王靜一直這樣告誡自己,也是按照這個想法去做的。疫情封控期間,縣城的大部分餐館都關閉了,王靜的餐館有指揮部頒發的營業許可證,但是,他并沒有想著抓住這個機會大賺一筆,而是和員工一起做好盒飯,免費送到指揮部,醫院、以及各個卡點,讓醫護人員和患者以及卡點值守人員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并為縣紅十字會捐贈現金1000元。了解到南山鄉鎮部分學校體育器材匱乏,孩子們鍛煉身體的方式比較單一,他出資購買籃球架、乒乓球臺等器材,2020年9月15日,為桃源中學捐贈籃球架,乒乓球、籃球等器材,9月28日,為向壩中心學校捐贈乒乓球臺6套,排球30個。2021年,鄂坪電站大壩險情,他主動聯系在武漢的親戚,免費為大壩搶險人員提供照明設備和抗洪搶險器材,并帶領自己的團隊參與搶險、值班等工作,參與調度,想辦法把設備從武漢運送到大壩,一直到險情排除。

在招收員工的時候,也盡量招收家庭困難的人員,員工王龍秀家庭困難,在當初開辦姥姥家餐館的時候,就在餐廳工作,當時,王龍秀女兒還在上高中,了解到這個情況,王靜又招收王龍秀的女兒到餐館做暑期工,寒暑假掙了8000元工資,在武陵印象餐館開業以后,又再次招收王龍秀的女兒來餐館做暑期工,一方面讓她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另外一方面,爭取工錢,大大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員工龔某獨自一人照顧孩子,而且居無定所,既要在餐館打工,還要為租房勞心,為了減輕她的壓力,王靜想方設法為她申請廉租房,今年四月,終于為她申請到了房子,解除了龔女士的后顧之憂。
從當初重慶棚棚面開業,到加盟姥姥家餐館,再到如今的武陵印象餐館投產運營,累計吸納、帶動富余勞動力就業50多人,如今,每年發放員工工資200多萬元,帶動了當地勞動力就業,促進了社會穩定,從疫情防控到鄂坪大壩抗洪搶險,都有王靜默默奉獻的身影,主管部門為他頒發了榮譽證書,送上了感謝信,他謙虛地說:我是一名退役軍人,雖然退役了,但不能忘記軍人本色,現在回到縣城,也想盡我自己的能力,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為當地的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