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溪縣蔣家堰鎮,有這樣一位平凡卻閃光的女性,她用十六年的堅守,為高位截癱的丈夫撐起一片晴空;她以堅韌的臂膀,背著丈夫走南闖北;她用樂觀的心態,將困頓的生活過成了勵志的詩篇。她就是楊芳,一位在風雨中綻放的“鏗鏘玫瑰”,用愛與擔當詮釋著新時代女性的家國情懷。
患難與共,做丈夫的“雙腿”與“脊梁”

2009年的一場車禍,讓31歲的李樹永遠失去了站立的機會,也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墜入深淵。面對丈夫的絕望、巨額的債務和4歲的幼子,楊芳沒有退縮。“他躺下去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得成為他的‘腿’。”這位樸實的農村婦女,用最樸素的話語許下了最沉重的承諾。
住院治療的兩年里,她衣不解帶地照料丈夫,用溫柔的話語驅散了丈夫的輕生念頭。丈夫回家后閉門不出的日子里,她一邊操持家務、撫養孩子,一邊變著法子逗他開心,“老天爺沒要他的命,就是給咱留著翻盤的機會。”當李樹決定跟著父親做土特產生意時,楊芳成了他最可靠的“移動拐杖”——山路崎嶇,她背著丈夫去老鄉家收山貨;車站碼頭,她扛著樣品陪他跑銷路;深夜燈下,她幫著整理訂單、打包貨物,常常忙到凌晨。

“他負責動腦,我負責跑腿”,楊芳笑著說。正是這對夫妻的“黃金搭檔”,讓最初的小本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從大山里的土特產到電商平臺上的熱銷品,從一天幾單到日銷萬斤土豆,楊芳的腳步從未停歇。如今,他們加工的竹溪中藥材年銷售額突破800萬元,產品遠銷安徽、河北等15個省份,而這背后,是她無數次背著丈夫翻越山嶺、穿梭市場的堅實足跡。
守望相助,讓愛與責任雙向奔赴

在楊芳眼中,丈夫李樹是“頂梁柱”,更是“好榜樣”。“他總說,老天爺沒要他的命,就得珍惜這條命,為了家人好好活下去。”這份堅強深深感染著她。當李樹提出要優先雇傭殘疾人、困難老人和留守婦女時,楊芳全力支持:“咱受過難,知道難人的苦。能幫一把,就多幫一把。”
她主動承擔起殘疾雇工的生活照料,為行動不便的工人準備輪椅通道,給家里有困難的老人、婦女預支工資。目前,他們已穩定帶動10余名殘疾人就業,人均月收入超過2000元,同時吸納50余名農村婦女從事分揀、包裝等工作,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有殘疾鄉親想創業,楊芳陪著李樹一起上門指導,幫忙聯系銷路。在她的操持下,家里的加工廠不僅是生意場,更成了鄉親們的“暖心窩”。“夫妻就得互相補位,他心里裝著大家,我就把家守好,讓他沒有后顧之憂。”楊芳的話語里,滿是對丈夫的理解與敬重。

這份雙向的付出,讓這個特殊的家庭充滿了韌性。從負債累累到帶動多名鄉親創業,從閉門不出到成為“勵志夫妻”,楊芳用行動證明——愛不是單方面的犧牲,而是攜手同行的勇氣。正如她常說的:“日子是過出來的,困難是熬過去的,只要兩人一條心,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平凡綻放,奏響新時代女性的奮斗之歌
如今的楊芳,依然是那個笑容爽朗的農村婦女,只是眼角的細紋里多了幾分從容與堅定。她會驕傲地說起丈夫的成就,也會靦腆地笑稱自己“沒做啥大事”。但正是這份“沒做啥大事”的堅守,道出了千萬女性最動人的品質——在家庭中,她是溫暖的港灣;在事業上,她是可靠的伙伴;在社會里,她是傳遞大愛的使者。

為了讓更多竹溪特產走出大山,楊芳夫婦牽頭成立竹溪縣康樹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周邊500余戶農戶簽訂中草藥、土豆、蜂蜜等收購合同,戶均年增收1.5萬元。自2015年起,夫婦二人積極對接電商平臺,嘗試將竹溪的土豆放在網上銷售,目前,銷售量最高時,一天能賣上萬斤。在他們一家人的帶動下,竹溪的黃姜、黃連、葛根、茶葉、芝麻餅、板栗等特色產品被推向全國市場,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穩定增收。
風雨同舟十六載,柔肩擔起千鈞重。楊芳的故事,是竹溪縣婦女自強不息的縮影,更是新時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生動寫照。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與社會責任,用樂觀的心態化解生活的風雨,用無私的愛詮釋著“家”的真諦。她用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強大,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跌倒后依然選擇站起;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一帆風順,而在于攜手同行的溫暖。這朵綻放在大山深處的“鏗鏘玫瑰”,正用她的故事,激勵著更多女性勇敢追夢,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郭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