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小城竹溪縣,有這樣兩位平凡的人物,卻用行動書寫著人間大愛。蔡傳波,兵營鎮木瓜坪村人,是竹溪縣消防救援大隊的一名指戰員;鄒明權,城關鎮個體工商戶。在2024年的寒冬,二人因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榮獲“竹溪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共同在這片土地上詮釋了“危急時刻顯擔當”的高尚精神,攜手譜寫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生命贊歌。

1、寒流中的生命托舉
2024年11月9日13時許,竹溪縣紅光市場一陣“有人落水”的呼喊聲劃破長空。正在附近買東西的消防員蔡傳波聽聞,將懷中五個月大的兒子匆匆交給妻子后,便抓起救生圈向河堤沖去。
河中央,一位白發老人因棉衣浸水急速下沉,在河中掙扎,嘴里不停地喊救命,情況十分危急。蔡傳波一把扯下外套,系緊救生圈和繩索后縱身躍入冰河。接近零度的河水瞬間吞噬了體溫,但他咬緊牙關以側泳姿勢快速接近——這是消防員在冰水救援中減少熱量流失的專業技巧。
同一時刻,沿河路特產店老板鄒明權抄起店內的竹篙聞聲而至。趕到現場時,派出所民警正焦急地試圖操控橋下的環衛船:“繩子不夠長!需要人撐船過去!”鄒明權主動請纓:“我會劃船,讓我上!”
2、冰河上的生死接力
河中央,蔡傳波已貼近意識模糊的老人。多年救援經驗讓他警覺:低溫患者常出現“反常脫衣”行為,必須防止老人亂抓。他果斷繞至后方,用救生圈套住老人腋下,左臂成鎖扣狀固定其軀干,右手持續拍打老人面頰使其保持清醒。“堅持住!我們馬上靠岸!”他的呼喊聲混著牙齒打戰的咯咯聲。

20米開外,鄒明權與民警在小船上正全速前進。三方力量在刺骨河水中鑄成生命鏈條:蔡傳波用體溫捂著老人逐漸冰冷的身軀,鄒明權的竹篙成為牽引繩索的支點,岸上群眾自發排成人墻傳遞救援裝備,三方接力最終將老人平安轉運。而兩位救人者卻悄然退場。
3、烈火與蜂群中的初心
這場冰河救援,僅是蔡傳波十年消防生涯中平凡的一頁。翻開他的“救人日歷”,處處寫滿擔當。
2023年國慶期間,他沖入蜂群救出被三輪車壓傷的老人,頸后蜂刺密如“仙人掌”;2024年除夕祭祖,他率家人用棉衣裹土撲滅山火,煙灰在臉上刻出溝壑:“我是消防員,哪有看見山火不救的道理?”

“見義勇為是本分”,蔡傳波如是說。“搭把手的事應該的”,商戶鄒明權靦腆道。這對水火中的平民英雄,用不同身份詮釋著同樣的擔當。他們的選擇印證著一個真理——英雄從未身披金甲,不過是平凡人在危急時刻多了一份擔當。
冰河寒徹骨,熱血暖人間。兩位勇士以不同姿態完成生命接力,用共產黨員的赤誠與平民百姓的忠厚,共同托舉起一座城市的道德豐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