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稍有不慎就會中招。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新型騙局的真面目。教你如何見招拆招!
1、新型詐騙套路大起底

1、AI換臉詐騙,熟人聲音也別輕信
用人工智能技術,騙子能將自己的臉換成你的親友,聲音也模仿得惟妙惟肖。他們會通過視頻通話,編造急需用錢的理由,讓你放松警惕。不久前,張先生就接到“兒子”的視頻電話,對方稱在國外留學時遭遇意外,急需交納手術費。張先生差點轉賬,幸虧聯系學校核實才發現是騙局。
2、虛假購物平臺,低價誘惑藏陷阱
一些山寨購物網站或APP,打著“限時折扣”“清倉大甩賣”的旗號,售賣遠低于市場價的商品。當你下單付款后,要么遲遲收不到貨,要么收到劣質假貨,甚至個人信息被泄露,后續會遭遇更多詐騙。
3、冒充公檢法,“執法” 恐嚇騙錢財
騙子自稱是公安局、檢察院等執法人員,以涉嫌犯罪、洗錢等理由,要求你將資金轉入“安全賬戶”配合調查。他們還會發送偽造的法律文書,制造緊張氛圍,讓你在慌亂中失去判斷力。
2、高發場景防騙指南

網絡社交需謹慎
在微信、QQ等社交平臺上,不隨意添加陌生人為好友,涉及轉賬、借錢等敏感信息,務必通過電話、視頻等多種方式核實對方身份,避免僅憑文字交流就輕信他人。
投資理財守原則
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對“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項目保持警惕。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和投資平臺,不輕易點擊陌生人發來的投資鏈接,不向不明賬戶轉賬匯款。
網購認準官方渠道
優先選擇知名、信譽良好的購物平臺,購物前查看店鋪評價和信譽等級。遇到異常低價商品,多渠道比價,謹慎下單。付款時選擇平臺提供的正規支付方式,避免私下交易。
3、反詐 “三字訣”,記牢保平安
“不”字當頭:不輕信陌生來電、短信和網絡信息;不透露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敏感內容;不隨意點擊陌生鏈接,防止手機被植入木馬病毒。
“核”實為先:涉及錢財交易,一定要通過可靠渠道核實對方身份和信息真實性。
“快”速報警:一旦發現被騙,立即撥打110報警,并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證據,為警方破案提供線索。
反詐之路,任重道遠。希望大家將這些知識分享給身邊的親友,讓更多人提高警惕共同筑起反詐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