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近期有這樣一條網絡謠言,你注意到了嗎?請廣大溪城居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自覺抵制網絡謠言,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近期我們關注到有竹溪網友抖音吐槽說,聽別人說營業(yè)許可證延期要繳費3000元錢,可到辦事服務大廳一打聽,壓根沒有這回事,害得他白跑一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在此友情提醒大家,要從正規(guī)渠道獲得消息源,特別是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一定要事先問清楚、弄明白,切莫聽信傳言,上當受騙。同時也告誡那些造謠傳謠的人:小口一張,要負法律責任,切莫信口開河,害人害己。
近年來,網絡謠言頻繁出現,嚴重誤導了公共輿論,損害了公眾的權益,污染了網絡環(huán)境。自覺抵制網絡謠言,共建健康清朗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是每個居民應盡的義務。關于網絡謠言,需要了解以下內容:
什么是網絡謠言及其特點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媒介而傳播的能夠引起關注,給社會穩(wěn)定、公眾生活帶來影響的未經證實的信息。它具有哪些特點呢?
1、來源模糊,隱蔽性強
網絡謠言的信息來源不明確,通常以若干圖片或者視頻片段的形式再配上特定的文字出現,圖片和視頻往往看不出明確的時間地點,只有事件本身,造謠者往往就是借助這種模糊不清的信息斷章取義地博取“吃瓜群眾”的眼球。
2、傳播迅速,影響力廣
當今社會謠言傳播方式更加多樣,網絡謠言借助互聯(lián)網傳播優(yōu)勢,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裂變式傳播,快速廣泛地抵達受眾。成本低,速度快,一張圖片或者一個視頻短短幾個小時就可以成為網絡熱點事件,影響十分廣泛。
3、內容荒誕,蠱惑性大
標題往往涉及我們當下的生活,容易吸引眼球,危害性極大。等真相浮出水面時,許多網民已經上當受騙。
網絡個人事件類謠言
指針對某些個人而編造吸引眼球的虛假信息,侵害當事人隱私,給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甚至經濟損失。
快速了解造謠、傳謠需承擔的法律后果
民事責任

行政責任

刑事責任

面對“網絡謠言”,我們該怎么做
謠言止于智者
不盲從聽信網絡的只言片語,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引人注目的內容不要隨意編輯、轉發(fā),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風,要有求真務實的品質,通過官方等正規(guī)渠道了解信息,堅決不做造謠者和傳謠者。
增強自我保護
知識儲備越充足,辯證思維就越強,謊言在知識面前自然不攻自破。多讀書、讀好書,掌握一定的社會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自覺學法守法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享有表達自由的權利,但也要承擔起維護真相的義務。對法律心存敬畏,學習法律知識,培育守法好習慣,保護自己也是保護我們的家人。
參與網絡建設
要謹言慎行,拒絕成為“鍵盤俠“,堅決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每一個網民都有義務抵制虛假信息,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虛假信息,不冷眼旁觀。
這套手冊助大家識破謠言,成為網絡空間的“智者”
第一式:“望聞問切”辨真假
望:看信息來源是否權威可靠,是官方發(fā)布還是小道消息?
聞:聽內容是否合情合理,是客觀陳述還是夸大其詞?
問:問自己是否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能否判斷信息的真實性?
切:多方求證,對比不同來源的信息,尋找真相。
第二式:“理性思考”破迷局
保持冷靜:不要被情緒左右,理性分析信息的邏輯性和合理性。
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斷,不盲目相信他人。
質疑精神:對任何信息都要保持懷疑態(tài)度,不輕易下結論。
第三式:“法律武器”護自身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提高法律意識,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
發(fā)現謠言,及時舉報,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謠言止于智者之識,更止于法律之劍。違反網絡秩序規(guī)則,將受到法律懲罰。請自覺抵制網絡謠言,拒絕成為“鍵盤俠”,共建健康清朗網絡輿論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