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溪縣,一輛車牌號為“鄂CD51118”的“雷鋒號”出租車成了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它的主人蔡永山,是十堰竹溪亨運集團出租車有限公司的駕駛員,也是竹溪縣首批“雷鋒號”“的哥”。
蔡永山不僅駕駛技術精湛,更以文明服務、禮讓行人、主動提供發票、從不拒載或繞道的服務態度,贏得了廣大乘客的贊譽,先后獲得了“集團公司勞動模范”“第三屆竹溪縣道德模范提名獎”以及十堰市第十屆“十佳的哥”等榮譽稱號。

他駕駛的“雷鋒號”出租車,成了傳遞文明、弘揚雷鋒精神的移動載體,讓每一位乘坐的百姓都能感受到滿意與舒適。他總結出“四心”工作法,帶領和影響著竹溪的“的哥”“的姐”持之以恒地踐行思想文明、經營文明、語言文明、行車文明、車容文明、儀表文明,樹立起全縣出租車行業良好形象,使之成為提升城市文明素質的一面“流動旗幟”,為竹溪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增色添彩。
常懷感恩之心,樂善好施
現年48歲的蔡永山,曾是竹溪縣龍壩鎮朱家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的歲月里,為了支撐家庭的生計,他不得不四處奔波。2020年5月,隨著十堰竹溪亨運集團出租車有限公司的成立,蔡永山的生活迎來了轉機,他在這里找到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開啟了新的生活篇章。蔡永山說:“我之前也跑車,但是是‘散兵游勇’,干一天算一天,來到公司后,我成了有單位的人,有了歸屬感,感謝公司給了我發展的平臺,我一直都對自己說,要對得起這份工作。”

從此,他以車為家,常懷感恩之心,投入工作中。每天他都早早起床,里里外外將自己心愛的“家”打掃干凈,再開啟一天的工作。許多曾乘坐過蔡永山出租車的乘客,都對他車內異常整潔的環境感到驚訝不已。每當這時,他就開心地說:“這輛車就是我的家,你們就是來做客的客人,家里衛生搞不好,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蔡永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在客運一線,無數次在深夜應乘客之急,毅然起床為他們提供出行便利,驅車緊急送特殊乘客前往醫院急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出租車司機的責任與擔當。
常行積德之事,樂于助人
2020年9月9日,蔡永山搭載了一名“特殊乘客”——來自陜西省安康市的汪先生,他正焦急地尋找著走失的父親。
汪先生的父親于8月29日走失,經過沿途監控錄像追蹤,發現其父親沿著316國道于8月31日進入竹溪縣蔣家堰鎮境內。汪先生隨后驅車趕到竹溪,連續在山間野外苦苦搜尋了8天,卻仍舊未能找到父親的蹤跡。在幾近崩潰的狀態下,汪先生搭上了蔡永山的出租車。蔡永山在了解到事情經過后,二話不說,立即帶他前往公司,希望能夠借助公司車載監控設備為其提供援助。
公司領導得知此事后,迅速行動,安排專人調取查看近幾天的視頻回放,同時在駕駛員工作群中發布尋人啟事,號召全體駕駛員共同參與到這場愛心接力中來,蔡永山則主動載著汪先生在縣城的大街小巷繼續尋找。
蒼天不負有心人,通過多方聯動,三個小時后,終于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門口的綠化帶前找到了汪先生的父親。當汪家父子團聚,熱淚相擁時,蔡永山未提任何費用,只是默默地駕車離開了。

汪先生在多方尋找未能聯系到蔡永山后,便帶著現金來到出租車公司,希望以此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公司特地邀請了蔡永山到現場,然而面對這份厚重的謝意,蔡永山卻婉言拒絕了。他謙遜地說:“我只是盡了一名出租車駕駛員應盡的職業操守,我相信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這么做的,真的沒有什么可謝的。”
常使奉獻之仁,助人為樂
蔡永山不僅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服務社會,更是身體力行地弘揚著“雷鋒精神”,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在日常工作中,他竭盡所能發揚奉獻友愛的優秀品德,在行車中自費常備易損件,發現車友的車有問題時,他會第一時間告知駕駛員并免費為其更換,確保行車安全。截至目前,已無償提供服務30余次。遇到沒有帶錢的學生、老同志或是無能力支付的人,他從不遲疑,總是免費將他們送達目的地。據有記錄的統計,這樣的善舉他已實施了27次。此外,他還多次用他那并不健壯的身體,背送病人、殘疾人就醫,將他們安全地送到病床或家中。自從事出租車行業以來,他已累計撿拾乘客物品19件,每一次都毫無怨言地將物品免費送到乘客手中。

蔡永山還總結出了“對老年人要熱情關心,對外地乘客要熱心幫助,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對殘疾人要細心照顧”的“四心”工作法,并被公司廣泛推廣。同時,他還認真學習竹溪文化,了解竹溪地理地貌,以增強業務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向外地乘客宣傳介紹竹溪風土人情,展現出良好的竹溪人形象。
蔡永山,一名平凡的出租車司機卻以不凡的精神在崗位上發光發熱。他深愛職業,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一代“的哥”的職業道德和高尚情操,用善良和愛心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在平凡崗位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