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公里郵路循環,3000余份備忘錄。迎著朝陽寄出快遞的速度,踏著月光傳遞每一份信任。二十余載郵遞路送出的是快遞,更是溫情。
在竹溪縣郵政分公司,有這樣一位快樂的信使,忍得苦、受得累,是他行動的標尺,愛崗位、盡職責,是他奮斗的品格。他就是連續堅守郵路24年,行程超過56萬公里,穿爛了無數雙解放鞋,以優質服務和熱心助人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和贊譽的郵政投遞員——劉玉兵。

24年的投遞生涯,8000多個日日夜夜,他所負責的郵路從未出現丟失、毀棄、錯投郵件等現象,救活“死信”數百封,出色的工作贏得了郵路用戶的高度認可。連續多年被省、市、縣分公司評為“湖北省郵政部門標兵”“十堰郵政一星級服務明星”“優秀投遞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連續兩年被縣委宣傳部、縣交通局聯合授予“最美快遞員”榮譽稱號。2024年被縣委授予“五一勞動獎章”和“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
堅守深山郵路24年
投遞報刊郵件約600萬件零差錯
1971年出生的劉玉兵,從小生活在竹溪縣城關鎮郭家梁子村。中專畢業后,他就外出打零工補貼家用。那些年吃過的苦,他至今回想起來仍會掉眼淚。因此,當2000年得知郵政招聘郵遞員時,他第一時間報名并被選上,全家人喜出望外。沒有多少文化的父親,叮囑他一定要“好好干、不耍奸”。在崗就要愛崗,工作中他把“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融入投遞工作的角角落落,總是以微笑面對每一位客戶。
2000年1月,劉玉兵第一次走上了山連山、峰連峰的郵路。剛上班的他承接的是后壩、水寨子、廖家河、溫泉溝這條線的郵路,這條郵路以農戶為主,遇到大雪等特殊天氣全憑兩條腿,肩扛背馱地將郵件送到用戶家里。每天往返60多公里的路程,40多公斤重的郵包全靠肩扛,有的村與村之間間隔很遠,有的半邊山就住了一兩戶人家……初次進山的劉玉兵,迷失在一片深山老林里,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走出來。出門時穿的一雙嶄新的解放鞋也破了洞。
難以想象的辛苦,讓劉玉兵想打退堂鼓。后來,一封信件讓他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分量。收件人地址不詳,只寫了個城關鎮,看著手中沉甸甸的信件,他知道那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經過多方打聽,他終于把信封上寫著“竹溪縣城關鎮”而實際地址為后壩村9組的信件送到了村民陳某手中。這是在外務工多年的孩子第一次給家里寄的匯款單,因為出門務工八九年不與家里聯系,家里一度以為他已經出了什么意外不在人世了。拿到匯款單,陳某淚如泉涌,連連感謝劉玉兵,劉玉兵帶著不識字的陳某到郵局兌換了匯款單,又多方聯系,通過信件上的寄件方地址聯系上了陳某的孩子,這才使相隔兩地的父子搭起溝通的橋梁。

這件事讓劉玉兵深受觸動:“信件是大山與外界唯一的聯系。每封信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盼頭。這條郵路再難,我也要走下去!”
義務為老人帶貨超500噸
年年免費為農戶配送農資上門
“春耕到了,我們這些靠田地吃飯的老一輩人,孩子出門在外,上街買東西十分不方便,好在給郵政局劉玉兵打個電話,他就幫我們把肥料送上門了,真是給我們解決了大難題。”3月7日上午,劉玉兵在給煤炭溝村茶葉種植戶謝宗林送了8噸化肥后,老人笑開顏地說道。

在城關鎮大街小巷,說劉玉兵也許很多老客戶不清楚,但要說郵局那個“小劉子”,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他是一位勤快負責、誠實熱心、不怕吃苦、一心為民的貼心人。在他的郵路上,有很多農戶都是年輕人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種地需要種子、化肥等農資,村民就委托他幫忙送到田間地頭。他隨身揣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著各種農資需求的客戶名單。20多年來,他為用戶提供代買郵票、代發信件、投送包裹、業務咨詢等服務,他本人也被用戶譽為“送上門的小郵局”。由于服務好,客戶信任,很多他服務的郵務客戶也成為金融業務的新客戶,再后來新客戶變成老客戶,老客戶介紹新客戶。
前些年,劉玉兵負責的郵路城關鎮大峪溝口標湖林場家屬院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唐澤海,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一次。劉玉兵在給他送郵件時知道這一情況,就經常利用送報刊的機會到他家里去看看需要什么幫助。家里自來水不通、沒有電、沒米面油等,只要他給劉玉兵打個電話,總是及時就給他辦好。劉玉兵知道老同志喜歡讀報紙、雜志,無論刮風下雨,都會按時將老人訂閱的報刊送到。雖然后來他的地址變更,沒有在劉玉兵投遞段道上,但他還是年年聯系劉玉兵訂報刊。劉玉兵曾幾次都想著給他的報刊轉到臨近段道上,以免耽誤老年人收報刊時間,每次他都會說:“小劉子,你莫給我轉段道,無論哪個投遞我這,我反正就只認你,你比我自己的孩子還貼心,你投遞我放心,你哪一天沒來,我還不習慣呢。”2020年唐澤海老人專程到竹溪分公司為劉玉兵送來感謝信《頌無名英雄》。

時代變遷,為了方便投遞員攬投郵件,縣郵政分公司為所有投遞人員配備了電動三輪車,可把劉玉兵高興壞了:“三輪車既能送郵,又能帶貨,這下方便我給農戶帶東西了,不用擔心風吹雨淋了。”在郵政綠服裝的映襯下,他黝黑的臉,顯得格外的美。
大到電器、農資,小到糖、鹽、毛巾……這些年來,劉玉兵像螞蟻搬家一樣,把村民的生活所需從鎮上送到家門口,再把他們的山貨從大山里送到市場上。
堅守郵路24年,穿爛了無數雙解放鞋,以優質服務和熱心助人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和贊譽。多年來,他投遞報刊150多萬份、送達郵件438萬件,準確率達100%,是大山深處最美“綠衣使者”;他義務幫鄉親們采購、并免費送上門的“三農”物資超500噸,把鄉郵路走成了“便民路”;他把無私大愛播撒在鄉郵路上。
二十四年如一日
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與奉獻
清晨7點,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大地時,劉玉兵已經準時起床。他簡單洗漱后,步行來到郵政公司的食堂,享用一份簡單卻營養豐富的早餐。7點40分左右,他結束早餐,稍作休息,便騎上那輛熟悉的郵政三輪車,朝著鄂渝陜物流廣場駛去。8點10分,他準時到達物流廣場,開始忙碌地取報刊和快遞。這些包裹和信件,承載著無數人的期待和希望,而劉玉兵,就是這些希望和期待的傳遞者。
為了節約時間,劉玉兵常常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有時候,他中午只是匆匆回家,拿起一個饅頭,就著白開水簡單吃上一口,便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他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風雨交加,都從未間斷。
下午四點半以后,是劉玉兵最為忙碌的時刻。他需要再次趕到物流廣場,取回當天剩余的快遞,然后逐一給農戶投送。這些農戶分散在縣城的各個角落,有的甚至在偏遠的山村。但無論路途多么遙遠,劉玉兵總是風雨無阻,確保每一份快遞都能準時送達。

晚上7點,當夜幕降臨,劉玉兵才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卻從未有過一句怨言。這樣的日子,他已經過了整整二十四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劉玉兵也經歷了許多難忘的時刻。2006年12月,他的岳父去世,強忍悲痛的他將岳父送上山后,便立刻趕回單位,繼續工作。2024年9月,他的孩子即將踏上大學的征途,如往常一樣將手上的工作完成后,他陪著孩子來到武漢,沒有多做停留,第二天便匆匆趕回竹溪,繼續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當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劉玉兵,被他樂觀積極的精神所感動時,也有人對他的所作所為表示不解,不明白為什么他在投遞這個艱苦的崗位上,始終熱情不減。對此,他是這樣認為的:“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能吃上國企的飯,我很知足、也很感恩企業,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能有一份為父老鄉親服務的工作,我倍感榮幸。現在的工作條件不知道比當年好了多少倍,生活也隨著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了,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盡心盡職地把工作做好呢?再說,現在郵路上的用戶對我很熱情也很信任,讓我也體會到了很多樂趣。”他還說,郵局發展形勢一年比一年好,政策也越來越好。如果每個郵政人都再加把勁,我們明天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劉玉兵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在為人處事上也是實實在在。跟他打過交道的用戶無不為他尊老愛幼、禮貌待人、熱情寬厚的美德所折服,特別是他樂于助人的精神被廣泛流傳著……
幾十年投遞生涯,幾十年風霜雨雪,劉玉兵的郵包、懷揣的小本子伴他幾十年,帶著對郵政事業的那份忠誠,他始終如一、堅守崗位、永葆初心和使命,把熱情、青春、汗水留在了長長的郵路上。他是平凡的,但他的追求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