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張亞楠 報道:微風吹過,樹影婆娑,河邊鳥兒自由地在水上,羅成和村上工作人員一起走在干凈整潔的河道上,他細心地交代網格員要時常查看河道情況,做好守水護水工作,這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心懷故土,擔當有為,他是返鄉創業的致富“排頭兵”;扎根基層,疏通民心,他是春風化雨的“金牌調解員”;心系群眾,默默奉獻,他是關切民生的“貼心人”。在那片熱愛的土地上深耕基層沃土,擘畫民生藍圖,他就是竹溪縣人大代表、水坪鎮船形寨村黨支部書記——羅成。
爭當“領頭雁”,發展產業富鄉親
2000年,羅成了解到竹溪縣頒布的“頭雁十條”政策,他備受鼓舞,毅然放棄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擔任船形寨村的村干部。當問及他為何愿意放棄優越工作條件選擇返鄉服務人民時,他說:“我的根在竹溪,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成就了我,現在我有了一定經驗,就應該回到家鄉,帶領村民一起過上好日子。”羅成的話語鏗鏘有力,堅毅的眼神中流露著對家鄉故土的熱愛和勢必要建設好家鄉的決心。

船形寨村位于竹溪縣東城新區城鄉結合部,全村3124人,隨著新區建設推進,大片房屋、土地被拆遷征收,面臨著一系列復雜問題。加之村里外出務工人員多,“空巢化”趨勢明顯,基層治理難度較大。面對發展瓶頸,羅成帶領村民將大面積荒蕪的低坡地開墾出來,種植了1200畝茶園。村民不僅能就近務工,還能增加收入。他還帶著全村一起發展養殖、物流、餐飲、裝飾建材等產業,讓該村人均年收入從2019年的8600元增加到去年的13650元。

“自從羅成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村里變化很大,產業發展迅速,他能做事、想辦事,也能辦大事。”羅成帶領村民們將資源變產業,將荒蕪的坡地變成了致富的“金山”。
化身“調解員”,春風化雨解矛盾
每逢周一上午,村委會便迎來了一周中最熱鬧的時候,大家都排著隊找羅成談心,他總能用自己的“金鑰匙”成功解開矛盾雙方之間的“心鎖”。他常說:“都是街坊鄰里,大家都相互讓一步,日后一起生活也舒心嘛!”

曾經,該村丁勇和郭元明因為一條排水渠鬧得不可開交,兩家經常發生口角。丁勇因不滿鄰居郭元明把堰“倒著修”,導致滿堰的洪水直接灌進他家屋腳下,使得房屋有坍塌風險,幾次要求村上解決,讓郭遠明把水渠改道。而郭遠明卻認為,水向低處流,丁勇家住他們下方,流經他家很正常。兩家各執一詞,互不退讓,矛盾越積越多,“大戰”一觸即發。

羅成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找到矛盾雙方耐心勸說,安排“中間人”來回協調,安撫雙方情緒。有幾次兩家夜晚還在吵架,他也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調解。在他的多次協調下,兩家人從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來,變成了現在的相互幫助、友好和睦。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羅成一直牢記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責任,將矛盾化解在源頭,為縣域平安穩定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做好“貼心人”,魚水情深一家親
群眾問題無小事,民生問題是大事。“有事就找羅書記”這句話在村里廣為流傳,羅成是船形寨村的“主心骨”,大大小小的事務,他都放在心上。

村內有一個大型水庫,四周缺乏防護措施,每年暑假,兒童溺水問題成為羅書記最擔心的事情。為此,他親自到水庫進行安全檢查,排除隱患,并多方協調,籌集資金。最終,他在水庫周邊加裝了2400米的管護欄,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
“現在又要放暑假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掙錢,我和他奶奶也沒什么文化,不知道村上的托育中心暑假能不能幫忙輔導下作業啊?”今年暑假,在船形寨村5組的共同締造群眾會現場,王老漢提出的這一問題,引得現場村民的共鳴。

船形寨村15歲以下學生及兒童有148人,羅書記始終把村民的訴求放在首位,提出要為村民提供高質量、有溫度、有特色的托育服務。他以鄉村建設“六件事+”為抓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閑置房屋,開辦村托育中心,并積極完善配套設施。他集合村上大學生、村委會婦女主任、后備干部,打造服務隊伍。針對不同年齡段,制定多樣化興趣班,10歲以下的兒童,建設有兒童活動樂園,定期邀請專業授課老師教授美術、音樂、手工等課程,讓小朋友們在思考、動手、表達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針對10-14歲的兒童,設有書法活動室,并邀請村內書法水平較高的老同志來輔導,既開設文化課又注重興趣愛好的培養,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村里青壯年外出務工的多,“一老一小”的照料問題急需解決。2023年6月,船形寨村統籌資金,建成了一座養老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并配有老年幸福食堂、康養托育中心。60歲以上的老人、2歲至12歲的兒童,都可以在這里得到精心照料,實現“老幼共托”。

年逾八十的胡德鳳老人,兒子去世、女兒遠嫁,自己又患有重性精神病,無法住養老院,她的養老問題一直是個難題。2023年,村里為她配備了智能養老設備,既方便她個人生活,也便于村里及時處理突發情況。現在,村里已為30多名失獨老人配備智能手環、居家視頻監控防護等設備,隨時隨地監測老人情況。“在養老中心的大屏上可以看到老人家里,如果她哪天早上超過三個小時沒開門,我們就會派人上門了解情況。”羅成向記者介紹道。

人大代表為人民。羅成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人大代表履職為民的初心使命,將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作為著力點,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村民的“幸福指數”,托起群眾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