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竹溪縣發揮森林“糧庫”“錢庫”“碳庫”作用,依托豐富的可利用森林資源,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蜂、林旅等多種林下種植養殖旅游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山區致富新路。
竹溪生態良好,資源富有,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生漆之鄉、中國有機綠茶之鄉,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6%,境內林業用地面積430萬畝,具備發展林下經濟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優勢。

竹溪縣緊緊圍繞“以林為主、多業并舉”的林下發展路徑,鼓勵廣大林農,涉林專業合作社、公司、企業,科學合理利用林下豐富的資源,適宜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的林下經濟。竹溪縣先后出臺了林下經濟產業、中藥產業、森林旅游等規劃方案,明確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發展方向,探索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旅游等林下經濟模式,為林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林場+村級”上下聯動機制
2022年,岱王溝林場引進湖北康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竹溪隆源大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機制,投資1500萬元發展林菌、林藥500余畝,當年帶動林農150戶、256人增收致富,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全縣8個國有林場把黨組織建立在林下產業發展項目上、產業鏈上、合作社上,在8個國有林場構建“8178”林菌林藥建設管理體系,雙竹林場發展反季節“香菇、羊肚菌、天麻、林芝”四大林下產業,2024年發展羊肚菌500畝、天麻500畝、中藥材500畝、養蜂1000箱,通過科學管理,預計年底產值將達2000萬元,戶均年增收6萬元以上。

“龍頭+藥農”利益聯結機制
竹溪南部林下中藥材重鎮豐溪鎮,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生態資源優勢,在林下底層種植黃連、獨活、重樓等藥材,中層養蜂,上層栽植厚樸、黃樸等藥材樹種,做到上、中、下全方位、立體式林下經濟新模式。目前,豐溪鎮發展林下中藥材已達5萬余畝,年養蜂10萬箱,累計栽種厚(黃)樸藥材樹木6萬余畝,形成了上中下“短中長”立體經營格局,既提高了林地綜合利用效率,又實現了保護與富民雙贏。

今年,湖北神農愛民有限公司在豐溪鎮建成了鄂西北首家中藥材繁育中心,與17個村1000多名藥農簽訂了中藥材種植合同,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帶動藥農種植中藥材達5萬畝,戶均年增收2萬元,走出一條共建共享融合發展之路。

全縣積極與藥企、農林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共贏聯結機制,湖北盤龍國瑞醫藥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密切合作共建,采取“藥企+合作社+藥農”模式,深度融合一二三產業鏈,累計在蔣家堰、豐溪、泉溪、桃源等地發展連片中藥材種植示范區8000多畝,帶動藥農1000余戶,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

“林業+旅游”深度融合機制
充分發揮林下經濟產業輻射帶動作用,構建以桃源、豐溪、向壩、兵營、新洲、泉溪、十八里長峽等地區為主的“森旅、藥旅、文旅”產業鏈,致力打造資源富集的南部山區林下經濟新高地。

以縣河、水坪、中峰、蔣家堰、匯灣、鄂坪等鄉鎮為主的林茶、林畜、林藥、林果等產業與楚長城、夯土小鎮等景區深度融合的產業帶,目前建成了黃花溝、夯土小鎮、皇木谷、仙暇小鎮、關埡楚長城、中國貢茶之鄉、龍王埡等一批景區景點,林旅產業帶動效果顯著,直接帶動2萬余人從事林旅、茶旅、藥旅等新生態新產業發展。

以武陵不夜城等火爆景點為引擎,推廣推銷竹溪林副土特產,助推“溪貨”出山。

截至目前,竹溪縣林下經濟初步形成了林菌、林藥林蜂、林旅、林茶等一大批涉林產業。林業總產值達42億元,直接帶動農戶7.4萬戶林農增收。
報道/通訊員 秦新 陳建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