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記者 趙毅 張亞楠 報道:10月25日上午,縣文明辦驅車到向壩鄉與該鄉愛心人士袁修平一起在鄉鎮工作人員的帶領和媒體記者的見證下,將2000元獎金和慰問禮品送到了向壩村朱偉姑媽手中。


原來,近日一位20歲大一新生爬山期間退票救人的事跡,火遍全網。經了解,這位在危難時刻放棄“小我”堅定救人的小伙來自湖北竹溪。
大愛存心間,“五岳”皆可攀
國慶假期,湖北省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朱偉,原計劃一天登一峰,用5天時間爬遍“五岳”。出發之前,朱偉制定了詳細計劃,提前買了到陜西渭南、山西大同等地的15張火車票,而這場原本在完美計劃中期待已久的五岳之旅,卻因一場意外變成了驚心動魄的救援行動。

10月1日早上7時許,在登華山途中,朱偉發現,同坐一趟旅游大巴時認識的游客李寒突發疾病,朱偉先是施以急救,又配合工作人員救人。過程中,他聯系了患者家屬,并陪同患者就醫,一直等待患者家屬到來。因錯過了火車時間,朱偉主動退掉了剩下的12張火車票,且將退票結余的錢幫患者墊付了醫藥費,因為這場意外插曲提前結束了“五岳之旅”。
這次救人事跡,直到患者家屬將感謝的錦旗送到朱偉學校才漸漸被大眾知曉。

在爬山途中,朱偉通過聊天得知被救者李寒是一名退伍軍人,當問及因為救人耽誤了行程是否遺憾,朱偉堅定地說道:“那種情況根本來不及思考,腦子里想的就是救人要緊。爬山可以日后再去,但生命不可重來,他守護國家,我更應該全力救他!”緊急情況他退掉旅行車票救人,這次華山之行的意外與抉擇讓朱偉放棄了五岳夢,但卻圓了心中的夢。生命重于泰山,青年的使命和責任重于泰山,這個插曲讓他在自我利益與他人生命的取舍中完成了自己心中的攀登,此刻,他雖未能登上山頂,卻已然站在了人間大愛之巔。


善舉不平凡,家風潤心田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止水必有其源。來到朱偉家鄉向壩鄉向壩村,山水環繞,民風淳樸,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安詳幸福的生活。

朱偉樂于助人其實源于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的傳承。在鄉政府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見到了自小陪伴朱偉長大的爺爺奶奶,他們正忙著收黃豆、喂養家畜、打掃院落,小小的院子雖簡樸卻十分干凈。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朱偉自小便跟隨爺爺奶奶,為減輕他們的負擔,朱偉時常主動干重活、累活。“朱偉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我們年紀大了,幫我們干農活,非常孝順。”朱偉的爺爺比畫著告訴記者。記者向鄰居們了解到,朱偉的爺爺勤勞樸實,團結睦鄰,父親淳樸善良,朱偉在他們的影響下也經常幫助街坊鄰居。正是這正直、勤勞、善良的良好家風教育出了優秀的兒子,從小養成的“熱心腸”是見義勇為者的行為慣性。造就有責任、敢擔當,樂于助人,一身正氣的,是敦厚樸實的家風沃土。

“朱偉平時在學校就和同學關系處得好,團結同學、尊敬師長,非常有禮貌!”朱偉大學老師劉陽告訴記者。
朱偉上學期間,由他的姑姑朱世榮照顧二老,當記者說起朱偉的事跡時,姑媽并不知情,但她表示這是驚喜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事。她告訴記者:“朱偉從小就品學兼優,和一般孩子不同,他老早就承擔起了邊上學邊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放假期間他都會抽空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幫他們做農活,根本不用大人操心。”
接到記者電話時,朱偉的父親朱世奎正在外務工,得知兒子的舉動后,他欣喜地贊揚兒子,表示非常支持朱偉的舉動。“我們平時就教育他在別人困難時候要伸出援助之手,盡量幫助別人。”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流露出對朱偉行動的認可。
朱偉從小便沐浴在良好的家風中,這不凡的善舉是長年累月在良好家風氛圍下耳濡目染的必然結果。
最美在身邊,榜樣永流傳
朱偉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很想當兵,保家衛國也是自己的夢想。這次意外雖然爬‘五岳’的計劃泡湯了,但救了一位曾經守護邊疆的退伍軍人,也算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小小夢想。”
“哪怕重來一萬次,我都還是會選擇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山還可以再爬,但如果當時人沒救回來,他會后悔一輩子!”朱偉說。為彌補這份遺憾,鼓勵更多人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挺身而出,各景區也根據活動,向朱偉提供免費門票等福利。縣文明辦也迅速前往朱偉老家和鄉政府一起上門慰問他的家人,并送去了兩千元的慰問金。

網友們也持續為朱偉點贊,希望他能如愿完成打卡“五岳”。對于這次善舉而備受關注,朱偉表示,自己當時只是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情,開學后還是以學業為重,他將利用寒假時間,再去登頂“五岳”、挑戰自我。
“朱偉同學是我們全鄉人民的驕傲,也是我們鄉鎮淳樸家風民俗的體現。我們將繼續弘揚傳承優良家風,繼續培養更多像朱偉一樣優秀的青年。”向壩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周軍告訴記者。
平凡彰顯偉大,偉大出自平凡,凡人善舉,微光成炬。總有一群人,他們或敬業奉獻,或美德美善,或默默無聞, 守初心、擔使命、勤作為、當先鋒......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播撒著潤澤人心的溫暖,傳遞著鼓舞前行的力量,升華著大度、包容、博愛的城市特質,激揚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神力量。他們是看得見的最為動人的繁星,溫暖每一個角落,照亮城市發展前行的每個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