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張亞楠 龔臣 報道:隨著中秋佳節臨近,節日氛圍日益濃厚,月餅作為團圓的象征,成為大家贈禮和分享的首選。無論是傳統的廣式月餅,還是近來風靡的冰皮月餅,早已不只是節日美食,更是情感和記憶的載體。不管月餅口味如何創新,對于竹溪人來說,只要吃上一口家鄉味的老式月餅,節日的幸福感就被填滿,也才算過了個團圓節。

近日,記者來到蔣家堰鎮“楚老頭”月餅廠,帶您探訪這家有著129年老字號和最具竹溪風味的月餅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每年中秋節前,這家老字號月餅企業便迎來了一年的繁忙時刻。走進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切料、和面、包餡、烘烤、包裝……忙碌的場景傳遞出濃濃的節日味道和豐收喜悅。

手工制作的月餅,經過烘烤箱慢慢旋轉;打開烤箱的一刻,濃郁的餅香味撲面而來。

“這種傳統的手工酥皮月餅,一定要等到放涼以后才好吃,餡料里的芝麻油等浸入酥皮中口味才更佳!”烘烤師傅一邊拿出剛出爐的月餅一邊告訴記者。

“楚老頭”最早是一家做竹溪芝麻酥餅的小店,因為其特有的甜而不膩、酥脆可口的口感而遠近聞名。


大家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市民都認準“楚老頭”這個名字,紛紛上門購買。


后來經由第五代傳人彭斐于2016年投資300萬元注冊了湖北楚老頭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規模化生產加工車間,“楚老頭”便走上了產業化發展之路,產品越來越豐富,品牌也越來越響亮。

現在“楚老頭”食品公司將獨特的祖傳秘方與現代生產技術、制作工藝有機結合,增加了產品種類,月餅便是其中之一。用心才能做出好味道,“楚老頭”月餅秉承傳統酥月制作工藝,在原有的口味基礎上再度創新,精選天然食材,堅守匠心制作,各色產品廣受歡迎。


“楚老頭”食品公司主打的老式酥月松脆香酥,其中的關鍵就是從選料、和面、拌餡兒、包餡兒、烘烤、包裝這六個步驟,一步都不偷工減料。



高筋和低筋面粉混合制作的面皮揉透后要搟三遍再卷成長條,這樣搟出來的面團才有層層薄皮。手工搟制的面皮更加松軟,烘烤后口感更酥、層次更豐富,輕輕一碰就掉渣。


為確保手工老式酥月的原汁原味,選料這步最為緊要。核桃仁需顏色潔白,不可走油;花生仁、瓜子仁要飽滿;芝麻都是精選后精心炒制。簡單的油紙包裝,把成本都放進了月餅本身,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


手法嫻熟的工人們將層層餅皮疊至酥松,質地薄如綿紙,入口即化。酥軟的外皮,咬一口就碎渣,不油不膩,口口酥脆。

黑芝麻味和五仁味更加走心,酥脆的白芝麻仁、花生仁、瓜子仁、杏仁、冬瓜仁,掰開來顆顆果仁隱約可見,咬一口清香的氣息彌漫鼻尖。




“楚老頭”月餅堅持與時俱進,抓住人們追求健康的需求,面餅和餡料都是無蔗糖的,采用無油烘焙手法,口味質樸純正,營養豐富健康。

每到中秋佳節,“楚老頭”月餅如約面世。各大商超、日常店鋪、農特展館都能買到“楚老頭”月餅,從散稱到禮盒,口味多樣,品種齊全,可以滿足各類顧客的購買需要。通過線下線上渠道發力,“楚老頭”月餅及其他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

千里相思寄明月,一口鄉味情更濃。一枚枚小小的老式酥月,不僅是中秋佳節的美食,更成為了竹溪的“地標產品”。它承載著一份鄉愁、一種情感。一口月餅,一份思念。時間沉淀了味道,也沉淀了對家鄉那份獨特的情感。中秋想念家鄉,不妨吃上一口“楚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