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張亞楠 馮昊 報道:十幾年的時間,城市在時代的奔涌中滄桑迭變,卻有這么個小攤在大浪淘沙中堅守如斯,一小時就能賣出上百份,這就是藏在幸福路街頭的“記憶味道”——香春蔥油餅。

有句話說得好:“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很多淺井,不如找準方向,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币恍闹蛔鲆患碌氖[油餅夫妻小攤,用十幾年的時間把他們的蔥油餅鑿成了一口“深井”,成為街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每天天不亮,柯傳海、杜香春夫婦就得起床準備做蔥油餅的材料,餅兒香的關鍵是面團,用油來和面,油吃進去,面才會酥。面團揉好,爐子熱好,差不多趕到上班點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人排隊了。

杜香春嫻熟地拿油刷著爐子,等油熱的時間,把面團大小均勻地掐下來,面粉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這些她拿手捏捏就有數。涂上一層酥油,撒上一點細鹽,再放上一把翠綠的切得極細均勻的小米蔥花,一個餅一把蔥,一天下來,蔥都得用掉大幾十斤。

揉搓、放餡、壓平實、下鍋,一氣呵成。杜香春一邊揉面一邊告訴記者,蔥油餅雖然工序不算復雜,但非??简灱毠?,面是否柔韌、食材是否新鮮干凈、餡放多少合適以及油溫控制得好不好,都會影響蔥油餅的口感和味道。

剛放上爐子的餅是包子形狀的,需要一個個壓成扁的,隨著熱油滋滋作響,香氣也冒出來,柯傳海則會把過油的餅再刷上一層油,放進爐子里炕一遍晾干,這樣餅子就會變得外酥里脆,層層酥香。大家伸著脖子,看著餅子從白色面團變得兩面金黃,那種馬上就能吃到美味的心情別提有多激動。這樣一道道工序走下來,一爐蔥油餅大概要花上近十分鐘,而一爐,只有不到二十個。

柯傳海負責翻動鍋里的蔥油餅,并將成熟的餅裝進紙袋里,分發給等待已久的顧客。有時候為了吃上一口這樣的家鄉美味,很多外地回來的游子排隊等半小時也覺得很值得,每次回來都會在這里吃上好幾個然后再預訂幾十個打包帶走。童年味蕾記住的味道是無法忘懷的,是一輩子的味道,那種在舌尖蔓延的滋味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

一個小小的“蔥油餅”歷經多年的沉淀已不僅僅是街邊小食,更是溪城市民努力生活,用勤勞雙手展望美好未來的縮影。每天清晨隨著第一縷陽光照進竹溪河,大街小巷都充滿了生機與朝氣,正是這些熟悉的味道陪著步履匆匆的上班人開啟美好的一天。

忙碌的步伐中,能夠偶爾駐足停留的兒時記憶,無數個這樣的“記憶”散落在沿灘的街頭巷尾,填飽了學生的肚子,滿足了小孩的饞嘴,溫暖了上下班的人群,讓這座小城充滿了煙火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