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指導教學中,她向鄉村學校的孩子們許下一個莊重的諾言;為了滿足鄉村孩子的期待,她扎根鄉村支教兩年;一場縣域內的比賽,她成就了鄉村兒童的音樂夢想。她就是縣城關中學音樂教師——李偉麗。

為了一個承諾深入鄉村支教
1980年,李偉麗出生于城關鎮的一個普通家庭。1999年,她從竹山師范學校幼兒教育專業畢業后,先后在竹溪縣新洲中心學校、縣機關幼兒園、城關中學三所學校任教。
“這個學期在兵營鎮中心學校結束一年的支教后,我還會繼續參加支教,鄉村的孩子需要我。”李偉麗說。2022年9月,李偉麗先是在天寶鄉中心學校支教一年,隨后又來到兵營鎮中心學校,成為這里唯一的音樂老師。李偉麗之所以去天寶鄉中心學校支教,源于她曾經作出的一個承諾。

2021年5月,天寶鄉中心學校想拍攝《歌唱祖國》快閃視頻,但缺乏專業的音樂老師,經協調,李偉麗被縣教育局選派到該校指導拍攝工作。由于鄉村學生唱歌發音不準、舞蹈基礎差,李偉麗只能從普通話教起,讓學生先朗誦再試唱,并逐字逐句地教唱,手把手指導學生舞蹈動作。
開拍前,李偉麗為了安撫孩子們的緊張情緒,鼓勵大家:“你們的表現已經很棒了,正常發揮就好,將來有機會我會再回來,帶你們到更大的舞臺演出。”就是這句鼓勵讓孩子們干勁兒十足,最終出色地完成了視頻錄制。
“山區學校藝術老師少,太需要像你這樣有專業特長的老師了。”天寶鄉中心學校校長葉文紅滿懷期待地邀請李偉麗到天寶鄉支教。
回到城關中學工作后,李偉麗常常想起天寶鄉中心學校孩子們認真唱歌的樣子。“是時候兌現自己的承諾了!”2022年9月,李偉麗說服家人,安頓好正在上初三的孩子后,毅然報名申請到天寶鄉中心學校支教,并暗下決心要讓山里的孩子們站上更大的舞臺。

用音樂樹立孩子們的自信心
如何給零基礎的鄉村孩子上好音樂課是李偉麗剛到鄉村學校日思夜想的問題。
李偉麗從規范唱好“課前一支歌”入手,為每個班級制定“課前一支歌”清單,并逐班教唱。通過一個月的努力,學生的歌唱水平明顯提高。

李偉麗還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補習樂理知識,讓學生從最基礎的發聲開始練習,由節奏到氣息,從歌詞到情感,一點一點幫助學生打牢聲樂基礎,提升音樂鑒賞力。
“鄉村學校的孩子學起音樂來更認真。”談及鄉村學校與縣城學校音樂課的不同,李偉麗表示,教鄉村孩子就像“在白紙上作畫”,通過一點一滴的培養,讓他們熱愛音樂,她非常有成就感。
為了發揮學生特長,李偉麗先后在天寶鄉中心學校和兵營鎮中心學校組建合唱、舞蹈等社團,利用每天大課間、課外活動時間,開展歌唱教學、動作指導、節目編排等。

在挑選合唱隊隊員時,李偉麗特別挑選了性格內向的小楠(化名)。“她音色非常好、樂感也不錯,就是不敢大聲唱歌。”李偉麗介紹,自己在上課時總是有意安排小楠示范領唱,課余時間讓她在合唱隊教唱其他同學,周末還帶她去縣城聽山二黃。
“希望音樂能幫你樹立自信心,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李偉麗的話深深刻在了小楠的腦海里。2023年12月,小楠作為學校合唱隊的領唱參加了全縣的藝術節比賽,最終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幫助鄉村孩子站上夢想的舞臺
李偉麗始終記得對孩子們的承諾。“要入圍縣級比賽要求還是很高的。”李偉麗介紹,她從舞蹈社團中挑選有天份、能吃苦的孩子組建舞蹈隊,每天開展基本功訓練,一有時間就組織大家排練。
“大家都準備得很充分,遺憾的是2022年未舉辦中小學生藝術節,我也沒能帶著孩子們登上縣城的舞臺演出。”一年支教期滿后,帶著遺憾,李偉麗來到了兵營鎮中心學校,開始了第二年的支教。

幸運的是,天寶鄉中心學校和兵營鎮中心學校同屬一個教聯體,雖然李偉麗在兵營鎮中心學校支教,但每周四、周五她依然回到天寶鄉中心學校給孩子們上課。天寶鄉和兵營鎮兩地相隔30多公里,為了兌現對學生們的諾言,李偉麗在這條路上奔走了一年。
2023年12月,縣中小學生藝術節在城關鎮舉辦,李偉麗帶領天寶鄉中心學校舞蹈隊參賽,榮獲三等獎,她終于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拿不拿獎不重要,能帶孩子們走出大山,站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我覺得我的付出很值得。”李偉麗說,雖然只獲得了三等獎,但評委給予了天寶鄉中心學校舞蹈隊很高的評價。
兩年時間,天寶鄉和兵營鎮兩地學校和學生悄然發生了變化。兩所學校的合唱隊、舞蹈隊登上了全縣比賽舞臺;山二黃、戲曲操成為兩所學校大課間的必練內容;兩所學校有了自己的校歌,學生有了自己的特長項目,孩子們愛上唱歌、迷上跳舞、學會吹彈,李偉麗用自己的付出托起了鄉村孩子的藝術夢。

短 評
踐行承諾 成就夢想
支教是一種充滿奉獻精神的行為,李偉麗通過支教為偏遠山區的孩子播種希望,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對偏遠山區的孩子們而言,支教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李偉麗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外面世界的精彩與新奇。這種積極的影響,可能會改變孩子們的一生,讓他們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李偉麗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孩子們思想上的啟迪和心靈上的治愈,幫助他們樹立自信,給予他們“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與動力。
李偉麗用她的行動展現了支教的多元價值和深遠影響。無論是對于支教者還是受助的孩子們,支教都是生命中一次難忘的經歷,它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承載著希望與夢想。
報道/通訊員 何衍輝 涂海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