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處事干練的“90后”女孩,是我縣第一名“科班”出身的特殊教育老師,從事特教事業8年來,她扎根特教講臺,傾心澆灌遲開的花朵,用愛心和堅守點亮特殊孩子的人生,她就是竹溪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袁月意。

袁月意耐心教學生正確發音
從朋友做起,一點點走進特殊孩子內心
1993年,袁月意出生在蔣家堰鎮的一戶普通家庭,從小她就是身邊人公認的“乖乖女”。高考結束后,她卻不顧家人勸阻,毅然選擇報考特殊教育專業。“我希望能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成人、成才。”她說。

2016年,袁月意從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畢業后,考入竹溪縣特殊教育學校。雖說是科班出身,但初到工作崗位,她還是感到手足無措:“我打的手語學生們看不懂,他們不會說話,比劃的手勢我也看不懂。”2016年9月開學,袁月意成為一年級聾班4名新生的班主任。回想起初任特殊教育老師時的困難,袁月意說:“特殊兒童比普通孩子內心更加敏感,跟他們相處,要更加有耐心。”

為了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袁月意想了很多辦法。“最管用的是給他們買零食,雖然我們溝通有障礙,但每次只要帶好吃的,他們就很開心。”她說。
一天,袁月意像往常一樣給孩子們帶去零食。孩子們吃了一會后,把零食袋遞到她面前,用手指了一下她,并用合上的食指、中指向嘴邊撥動,做了一個標準“吃飯”的手語動作。“太開心了,我跟他們打的手語他們終于能懂了。”袁月意高興地說。

獲得學生的初步信任后,袁月意趁熱打鐵,擠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們。她將辦公桌放到班級最后一排,利用課間和自習時間同孩子們打成一片。任班主任期間,袁月意每天早上7點到校。“有時候包來不及放進辦公室,就去寢室幫學生整理內務。”袁月意說,她每天都手把手教學生疊被子,督促他們洗臉、刷牙。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愛心澆灌,袁月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驚喜。2023年11月,她膝蓋骨膜炎和關節炎犯了,請假在十堰治療一個月后,拄著拐杖回到學校上課。“他們看我拄著拐,直接把拐拿走了,要背我上樓。”說起這段經歷,袁月意眼含熱淚:“我覺得很幸福,自己的付出有了收獲。”
不厭其煩,用最“笨”辦法獲得滿意效果
“教他們是一個讓自己崩潰又自愈的過程。”袁月意談及給特殊學生上數學課時說。在教特殊學生學習加減法時,她嘗試過掰手指、數小木棍等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學生是這節課會了、下節課又忘了,還有學生根本不理解,他們一臉懵懂地看著你,有時候一節課下來沒有效果,讓人很沮喪。”袁月意說。

于是,袁月意用最“笨”的死記硬背的方法將教學任務分解,讓孩子們從“5以內”的加減法背起。“像乘法表那樣,先將5以內的加法寫在黑板右下角,一個個背誦過關,再進行5以內減法背誦。”袁月意說,在數學課程中,普通學校會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教學內容包括圖形與幾何、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綜合實踐等,而特校的數學課程更注重于讓學生建立初步數學概念,并學會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袁月意深知特教的工作更多是培養學生做人,讓他們能夠生活自理,考慮他們畢業之后能做什么、怎樣在社會上生存。“對特殊學生要有更多耐心,讓他們能掌握基本的生活常用技能。”袁月意告訴記者,經過一個學期的背誦式教學,學期末孩子們都能熟練掌握“5以內”的加減法。

對學生付出所有的袁月意,對自己兒子心懷愧疚。“孩子跟我不親,跟他奶奶更親。”袁月意說,“今年兒童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陪他過節,他讀幼兒園期間,我一次家長會都沒參加過,平時也沒有很多時間陪他。”

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袁月意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趕上兒子的演出。當天,她買了零食和自己班上的孩子一起過節,等她做完活動、安頓好班上的孩子,趕到幼兒園時,兒子已經演出結束了。“學生們更需要我,兒子還有爸爸爺爺奶奶可以陪他。”回想起對兒子的虧欠,袁月意紅了眼角。
有苦有甜,守護“逆境繁星”無怨無悔
每個特殊學生身上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殷切希望,父母將孩子送到特殊學校,就是希望他們能健康成長、學有所獲。從教以來,袁月意始終堅守從事特殊教育的初心:用滿腔的愛為特殊兒童召喚“生命的春天”。8年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她從未想過放棄,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

2017年9月,身懷六甲的袁月意在課間組織孩子們做游戲,患有自閉癥的孩子小權(化名)突然一拳打在她肚子上。“當時就把我打蒙了。”袁月意說,她叫來其他老師幫忙看著孩子,自己去辦公室坐著觀察。“休息一會后,我又和老師們一起對小權進行教育。”談及此事,袁月意絲毫沒有對孩子的抱怨,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心疼,“患有自閉癥的孩子蜷縮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應該更耐心地引導他們。”

愛是給予,也是收獲。2018年3月,孕晚期的袁月意走起路來格外笨重,一次她在學校扶著欄桿下樓梯,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學生小星(化名)碰了碰她的胳膊,攔住了她,攤開手掌拿出幾顆花生,口齒不清地說:“給寶寶、給寶寶。”袁月意問她:“這是給我的嗎?”“嗯、嗯,寶寶、寶寶吃。”“寶寶在肚子里,他不能吃。”“你吃。”小星將花生硬塞給袁月意后跑開了。

懷一顆仁愛之心,揣一份理想信念。袁月意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中履行著教師的神圣職責,堅守著對特殊教育的初心。她最大愿望是,把特殊學生從看不懂手語教到能夠與正常人溝通交流,開心過好每一天,畢業后能自食其力。

鐘情于特教事業的袁月意,為特殊學生傾情奉獻。8年來,她把青春奉獻在摯愛的特教事業上,成為“逆境繁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
短評
踐行初心 用愛堅守
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特校教師袁月意堅守師者厚德的初心,用愛心、熱心、細心、耐心、悉心給予特殊學生關懷和溫暖,她化作一束微光,成為特殊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師者,何以為師?示以美好,授予希望。教書育人是一件神圣而又艱辛的事,因為特殊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們付出更多的精力與心血。
每一位“星星的孩子、折翼的天使”,都有一個自己小小的世界,他們的缺陷便是擋住我們看到他們小小世界的門。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愛心和耐心找到打開這扇門的鑰匙,去感受這小小世界里的喜怒哀樂。
特教老師面對的是特殊學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教育,還包括生活上的照顧和引導,幫助這些孩子成長為能夠獨立生活的個體。特教老師工作充滿挑戰和困難,但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奉獻,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家長的尊重,體現特教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教師平凡,卻是靈魂的播種者;燈塔普通,卻是航程的指引者。正是有了像袁月意這樣的特教老師們的默默堅守,把青春和熱血獻給特殊教育事業,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才讓這群特殊的孩子們熠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