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是學生被詐騙的高峰期,據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消息,6月以來,未成年人被詐騙案持續高發,湖北省宜昌市15歲以下受害人已有27名,奶奶銀行卡上2.9萬元瞬間沒了,短短2小時內被轉賬超14萬元......
詐騙分子的各種新型手段防不勝防,給大家整理了幾個經典案例,請各位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看看,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贈送游戲裝備和皮膚,通過屏幕共享泄露個人信息
7月12日,小學生韓某(7歲)在一款熱門手游中認識一網友,對方稱可以送裝備和皮膚,但需要添加韓某QQ好友并進行視頻共享,韓某在奶奶手機上接受對方屏幕共享請求后,按照對方要求將奶奶銀行卡綁定在支付寶上,屏幕共享期間韓某泄露了銀行卡號、密碼及短信驗證碼,對方使用該銀行卡號綁定自己的數字錢包,將韓某奶奶銀行卡上的2.9萬元轉入到此數字錢包中,讓韓某奶奶蒙受巨大損失。
小心卡片騙局,媽媽銀行賬戶被多次轉賬
今年6月底,15歲初中生然然(化名)在短視頻平臺看到一條信息:高考結束后每位留言的人將免費獲得3張小馬寶莉卡片。

然然立刻私信對方說自己想得到贈卡。3小時后,等來對方回復,對方發來一張二維碼圖片。然然掃碼后顯示的是一個企業微信賬號,對方問了然然的個人信息與住址,稱要支付30元郵費以寄送卡片,并發來收款碼。
隨后,對方又稱因系統檢測到然然是未成年人,導致其公司賬號被凍結,要通過另一個企業微信賬號進行解凍操作。然然照做,再次添加好友后,對方又強調一定要用家長的手機才可以操作“解凍”。
當晚9時30分,然然謊稱要查學習資料跟媽媽要來手機。拿到手機后,她一步步按照對方指示操作,對方讓然然刪除聊天記錄后拉黑了然然。這時,然然媽媽發現自己兩個銀行賬戶發生多次不明轉賬。

當地派出所接到反詐預警,民警趕緊上門并采取勸阻及資金止付措施,對然然媽媽賬戶中的102萬元實施了保護性凍結。因為然然不經意間透露了媽媽銀行賬號及驗證碼等信息,短短兩小時內,該賬戶被騙子轉賬50次、金額達14.3萬元。
暑假期間,學生群體在家使用手機機會增多,詐騙分子經常利用“游戲”“明星”吸引未成年人。
那么,家長該如何避免孩子遭遇電信網絡詐騙?
請家長與孩子約定好每天上網時長,合理安排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多培養其他興趣愛好,讓孩子們適度游戲,快樂成長。
平常要教孩子牢記“三不一多”,即: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嚴禁在網絡上發布、轉發虛假消息,不要隨便加陌生人聯系方式,更不要和網友私下見面。
掌握孩子注冊游戲賬號充值繳費等信息,警惕網上刷單、游戲領福利、免費領手機、領紅包、網購退貨、郵件丟失、關閉各類金融賬號等形式的詐騙。
不要將支付密碼等信息告訴未成年孩子,需要支付任何費用須經家長同意,并由家長進行操作,最好不要讓孩子自己操作。
請學生及家長群體要提高警惕,切勿輕易相信陌生網友,如有疑問請及時報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