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縣天氣陰晴不定。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我縣將迎來入汛首場大范圍強降雨,降雨持續時間長,致災風險高,需加強防范。
未來四天天氣預報
7月8日
大雨,局部暴雨,最高氣溫28~30℃
7月9日
大到暴雨,最高氣溫23~25℃
7月10日
大到暴雨,最高氣溫21~23℃
7月11日
小雨轉多云,最高氣溫29~31℃
此次過程降雨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伴有短時強對流天氣,致災風險高。
建議
一是請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范工作;
二是防范強降雨誘發的山洪、地質災害、城鄉積澇和中小河流洪水;
三是做好水庫塘堰等安全度汛工作;
四是防范強對流天氣對城市運行、群眾安全、基礎設施等的不利影響;
五是公眾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遠離災害易發地帶。
防汛無小事,緊繃安全弦。入汛以來,我縣多降雨天氣。為切實做好強降雨應對防范工作,連日來,我縣堅持預字為先、防住為王,及時監測預警,科學合理調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打好防汛攻堅戰。
聞汛而動,繃緊防汛“責任弦”。梅雨期雨水集中、降雨強度大,該局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各防汛小組按照預案要求立即進崗到位,嚴格執行24小時在崗在位,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各項工作。同時,足額儲備防汛抗旱搶險物資并做好維護保養,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
科技賦能,下好防汛“先手棋”。我縣依托智慧水利平臺,通過山洪監測預警平臺和視頻監控系統緊盯各地降雨和溪河、水庫水位變化情況,以短信、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及時向各級各類防汛責任人發布預警消息,提醒做好應對工作。
聯防聯控,筑牢防汛“安全堤”。在防汛的關鍵時期,我縣強化流域協調,積極與我縣上游鎮坪縣對接,開展流域聯合調度工作,加強上下游水旱災害工作配合,積極掌握工作主動權。多部門聯合對水利工程進行了逐一現場檢查;對水庫、山塘、中小河流、鄉鎮水廠等開展重點排查,做好度汛準備;對在建跨汛施工工程落實了項目法人、施工、監理等單位的安全責任和保安全措施,嚴防汛期安全事故發生。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降雨時空分布極為不均。洪水災害影響范圍廣、發生頻繁,往往會造成較大損失。防洪問題突出,水工程難免出現險情……
什么是險情?險情的分類有哪些?如何巡查險情?一起來了解。
什么是險情?
險情,指防洪活動中需要密切監視、及早發現、及時處置的危險或風險情況,險情有工程險情和非工程險情之分。
工程險情
工程險情是可能導致水利工程失事的危險情況。
非工程險情
非工程險情指受自然因素影響而發生重大山體崩塌、滑坡阻斷江河的危險情況,也就是堰塞湖險情。
險情如何分類?
按對象分類
1.堤防險情
堤防堤身及堤基經常出現的險情有滲水、管涌、跌窩、坍塌、滑坡、裂縫、漫溢、風浪潮等。

2.河道整治工程險情
河道整治工程經常出現的險情有塌陷、裂縫、崩塌、漫溢、潰決、冰凌、風浪潮等。

3.水庫險情
水庫經常出現的險情主要有滲水、管涌、塌陷、滑坡、裂縫、崩塌、漫溢、潰決、冰凌、風浪潮等。

4.堰塞湖險情
堰塞湖是由于地震、降雨、冰川融化、凍融等引發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形成堰塞體堵塞河道,導致其上游壅水形成的湖泊。堰塞湖險情主要有堵塞險情和壩體險情。

按險情屬性分類
以屬性進行的險情分類有:滲水、管涌、塌陷、滑坡、裂縫、崩塌、漫溢、潰決、冰凌、風浪潮、堰塞湖等險情。
險情巡查的方法和要求
巡查周期
1.日常巡查
由堤防、水庫等工程管理單位運行維護專業人員進行的日常巡查。正常運行期的日常巡查的次數通常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間隔不多于7天。
2.定期巡查
定期巡查一般于每年汛前、汛中、汛后各進行1次。工程管理單位組織運行維護專業人員按照相關法規制度,查閱檢查、運行、維護記錄和監測數據等檔案資料,對工程進行全面詳細的巡查。
3.特別巡查
發生地震、遭遇大洪水、臺風、高水位、河水位驟變、大暴雨、低氣溫、出險以及其他影響工程安全運行的特殊情況時,應急狀態組織的巡查,應做到險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巡查方法和要求
主要為眼看、耳聽、手摸、腳踩等直觀方法,或輔以鐵鍬、探桿、手電筒、土工布和口哨等簡單工具器材,對工程表面和異常現象進行檢查。對于已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的工程,可利用視頻圖像輔助跟蹤檢查。
巡堤查險要注意五個關鍵時段,即“狂風暴雨時、黎明時、交接班時、吃飯時和黃昏時”。在這些時段,需要加強巡查,以確保險情的及時發現和處理。
巡堤查險需遵循“五到”原則,即眼到、耳到、手到、腳到、工具料物隨人到。“五到”是有機聯系,相互配合的,每位巡查人員都應嚴格遵守并及時溝通。
險情巡查分類
堤防巡查
1.堤身外觀檢查
堤頂:是否堅實平整,是否會產生積水。堤肩是否規整,堤肩線是否順直。有無凹陷、裂縫、殘缺,相鄰兩堤段之間有無錯動;是否存在硬化堤頂與土堤或墊層脫離現象;堤頂路交通限載限行設施是否完好,路面有無破損。
堤坡:是否平順,有無雨淋溝、滑坡、裂縫、塌坑、洞穴,有無雜物垃圾堆放,有無動物洞穴或活動痕跡,有無滲水;排水溝是否完好、順暢,排水孔是否順暢,滲漏水量有無變化等。
堤腳:有無隆起、下沉,有無沖刷、殘缺、洞穴;有無管涌、流土痕跡,堤腳線是否規順。
混凝土:有無溶蝕、侵蝕、裂縫、破損、老化等情況。
砌石:是否平整、完好、緊密,有無松動、塌陷、脫落、風化、架空等情況。
2.堤身內部檢查
根據需要,采用人工探測、電法探測、鉆探等方法,適時進行堤身內部隱患探測,以檢查堤身內部有無洞穴、裂縫和軟弱層存在。
3.堤基、堤防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檢查
堤基有無隆起、下沉,有無沖刷溝。
堤基防滲排水設施是否正常,有無溶蝕,滲漏水量和水質有無變化。
背水坡堤腳以外有無管涌、滲水等。
堤防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內有無違章建筑,有無取土、開渠、打井、堆放棄渣、葬墳、開采地下資源、鉆探等違章作業情況;堤外河灘地有無種植高稈植物、設置阻水壩埝等阻礙行洪的行為。
4.堤岸防護工程檢查
坡式護岸:坡面是否平整、完好,砌體有無松動、塌陷、脫落、架空、墊層淘刷等現象,護坡上有無雜草、雜樹和雜物等。漿砌石或混凝土護坡變形縫和止水是否正常完好,坡面是否發生局部侵蝕剝落、裂縫或破碎老化,排水孔是否堵塞。
壩式護岸(丁壩、順壩):砌石護坡坡面是否平整、完好,有無松動、塌陷、脫落、架空等現象,砌縫是否緊密。散拋塊石護坡坡面有無浮石、塌陷。頂部是否平整、土石結合是否緊密,有無陷坑、脫縫、水溝、動物洞穴等。
墻式護岸:混凝土墻體相鄰段有無錯動,伸縮縫和止水是否完好,墻頂、墻面有無裂縫、溶蝕,排水孔是否順暢。漿砌石墻體變形縫內填料有無流失,坡面是否發生侵蝕剝落、裂縫或破碎、老化,排水孔是否順暢。
護腳:護腳體表面有無凹陷、坍塌,護腳平臺及坡面是否平順。河勢有無較大改變,灘岸有無坍塌。
5.防滲及排水設施檢查
防滲設施:保護層是否完整,滲漏水量和水質有無變化。
排水設施:排水溝進口處有無孔洞暗溝、溝身有無沉陷、斷裂、接頭漏水、阻塞,出口有無沖坑懸空。減壓井井口工程是否完好,有無積水流入井內。減壓井、排滲溝是否淤堵。排水導滲體或反濾體有無淤塞現象。
6.穿堤、跨堤建筑物及其與堤防接合部檢查
穿堤建筑物與堤防接合部的結合是否緊密。
穿堤建筑物與土質堤防的接合部臨水側截水設施是否完好無損,背水側反濾排水設施有無阻塞現象,穿堤建筑物變形縫有無錯動、滲水。
跨堤建筑物支墩與堤防的接合部是否有不均勻沉陷、裂縫、空隙等。
穿堤涵閘機電部分閘門、啟閉設備等金屬結構是否銹蝕缺損,門槽、機座有無變形開裂,電氣設備能否正常使用。
上下堤道路及其排水設施與堤防的接合部有無裂縫、沉陷、沖溝。
堤建筑物與堤頂之間的凈空高度,能否滿足堤頂交通、防汛搶險、管理維修等方面的要求。
穿堤、跨堤建筑物有無損壞,能否安全運用。
水庫工程巡查
巡查范圍
水庫工程巡查的范圍包括壩體、壩區(壩基、壩肩);各類泄洪、輸水設施,如輸水涵洞(管)、溢洪道、閘門等;對大壩安全有重大影響的近壩區岸坡和其他與大壩安全有直接關系的建筑物和設施。
土石壩巡查
1.巡查路線
對壩腳排水、導水設施及壩腳區排水溝或滲水坑區域進行巡查。
對下游壩坡和下游岸坡進行巡查。
對壩頂進行巡查。
對上游壩面進行巡查,同時觀察水面情況。
對輸水涵洞(管)、溢洪道、閘門等建筑物和設施進行巡查。
對近壩區岸坡進行巡查。
2.檢查項目
壩體
壩頂:有無裂縫、異常變形、積水或植物滋生等現象。
防浪墻:有無開裂、擠碎、架空、錯斷、傾斜等情況。
臨水側:護面或護坡是否損壞,有無裂縫、剝落、滑動、降起、塌坑、沖刷或植物滋生等情況,近壩水面有無冒泡、變渾或漩渦等異常現象。
背水側:有無裂縫、剝落、滑動、隆起、塌坑、雨淋溝、散浸、冒水、滲水坑或流土、管涌等,草皮護坡植被是否完好,有無動物洞穴等。
壩腳:有無冒水、滲水坑或流土、管涌等現象,排水系統是否通暢,濾水、減壓井(溝)等導滲降壓設施有無異常。
壩基和壩區
壩基:基礎排水設施的工況是否正常,滲透水的水量、顏色、氣味及渾濁度、酸堿度、溫度有無變化。
壩端:壩體與岸坡連接處有無裂縫、錯動、滲水等現象,兩岸壩端區有無裂縫、滑動、崩塌、溶蝕、隆起、塌坑、異常滲水,有無動物洞穴等。
壩腳近區:有無陰濕、滲水、管涌、流土或隆起等,排水設施是否完好,繞壩滲水是否正常。
壩端岸坡:有無裂縫、滑動跡象,護坡有無隆起、塌陷或其他損壞現象。
上游鋪蓋:檢查有無裂縫、塌坑。
輸水涵洞(管)
引水段:有無堵塞、淤積,岸坡有無崩塌。
進水塔(豎井):有無裂縫、滲水、空蝕等現象。
洞(管)身:洞壁有無裂縫、空蝕、滲水等損壞現象,洞身伸縮縫、排水孔是否正常。
出口:放水期水流形態、流量是否正常,停水期是否有滲漏水。
消能工:有無沖刷或砂石、雜物堆積等現象。
閘門:閘門及其開度指示器、門槽、止水等能否正常工作,有無不安全因素。
動力及啟閉機:啟閉機能否正常工作,備用電源和手動啟閉是否可靠。
溢洪道
工作橋:是否有不均勻沉降、裂縫、斷裂等現象。
進水段(引渠):有無坍塌、淤堵或其他阻水現象,流態是否順暢。
控制段(閘室,包括閘墩、胸墻、邊墻、底板):有無滲水、裂縫、剝落、沖刷、磨損、空蝕等現象,伸縮縫、排水孔是否完好。
泄槽:有無滲水、裂縫、剝落、沖刷、磨損、空蝕等現象,伸縮縫、排水孔是否完好。
消能工:有無沖刷或砂石、雜物堆積等現象。
閘門:閘門有無變形、裂縫、脫焊、銹蝕等現象;門槽有無卡堵、氣蝕等情況;啟閉是否靈活;開度指示器是否清晰、準確;止水設施是否完好;起閉時有無振動情況;吊點結構是否牢固;風浪、漂浮物是否影響閘門正常工作和安全;啟閉機運轉是否正常;制動、限位設備是否準確有效;電源、傳動、潤滑等系統是否正常。
混凝土壩巡查
1.巡查路線
對壩腳排水、導水設施及壩腳區排水溝或滲水坑區域進行巡查。
對下游岸坡進行巡查。
對壩頂進行巡查,同時觀察水面情況。
對輸水涵洞(管)、溢洪道、閘門等建筑物和設施進行巡查。
對近壩區岸坡進行巡查。
壩上下壩有困難時,可借助一些設備及工具,如船只、梯子、繩索、無人機等對上下游壩面進行巡查,有條件的水庫水電站可利用視頻監控進行輔助巡查。
2.檢查項目
壩體
相鄰壩段:相鄰壩段之間有無錯動,伸縮縫開合和止水情況是否正常。
上下游壩面(包括壩頂、廊道壁):有無裂縫,裂縫有無滲漏和溶蝕。
混凝土:有無滲漏、溶蝕、侵蝕等情況。
排水孔:工作狀態是否正常,滲漏水量和水質有無顯著變化。
壩基和壩肩
壩基:基礎巖體有無擠壓、錯動、松動和鼓出。
壩肩:壩體與基巖(岸坡)接合處有無錯動、開裂、脫離及滲漏,兩岸壩肩區有無裂縫、滑坡、溶蝕、繞滲及水土流失。
基礎排水:基礎防滲排水設施的工作狀況是否正常、有無溶蝕、滲漏水量和水質(渾濁度)有無變化、揚壓力是否超限。
輸、泄水洞
進水段:進水口有無滑坡、淤堵,進水塔(豎井)有無裂縫、滲漏、溶蝕、磨損、空蝕、碳化、鋼筋銹蝕等。
洞身:洞身有無裂縫、滲漏、溶蝕、磨損等,伸縮縫開合和止水情況是否正常。
消能工:消能設施有無沖刷、磨損和空蝕等。
溢洪道
控制段泄槽:邊墻、堰頂和溢流面等處有無裂縫、損傷、混凝土碳化和鋼筋銹蝕,伸縮縫和排水孔是否完好。
消能工:消能設施有無沖刷、磨損和空蝕。
岸坡:有無沖刷和滑坡等。
工作橋和交通橋:有無不均勻沉陷、裂縫、碳化和鋼筋銹蝕等。
金屬結構及電氣設備
閘門:門槽、門支座、止水設施等能否正常工作。
啟閉機:能否正常工作,能否應急啟動工作。
動力:備用電源是否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