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趙毅 實習記者 趙盛宇 報道:“我可以自己浮起來啦!”經過多次嘗試后,一名男孩高興地歡呼,他用力地拍打著水花來慶祝成功地掌握了漂浮的技能,教練為他豎起了大拇指,旁邊的小伙伴也為他激起了慶祝的水花,男孩的臉上綻放出了自信的光芒。7月4日,縣游泳館里,一片歡聲笑語。

近年來,我縣深入推進“游泳進校園”活動,結合暑期游泳實踐,開設游泳理論知識特色課程和游泳技能實踐培訓,把游泳從一項興趣愛好變成學生的必備技能,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有效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經過幾天的游泳培訓學習,我已經可以很輕松地進行游泳運動了,我覺得游泳不僅能增強我們的體質,更讓我們掌握了一門求生的技能。”剛參加完游泳培訓的學生告訴記者。
△竹溪縣游泳館培訓班學生

熱身、劃臂、蹬腿、換氣……學生們循序漸進、科學嚴密地開展游泳訓練,從零基礎到逐漸熟練,從膽怯無措到悠游自在,學生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也讓學生家長欣喜不已。

“防溺水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學會游泳,我的孩子學會了游泳,我就放心一些。”一名學生家長說道。
△竹溪縣游泳館培訓班學生家長


寓教于樂,通過現場教學、實戰操作的方式,鍛煉學生游泳技能,增強學生水中自救能力,有效遏制學生溺水事件發生,在提高學生防溺水知識和游泳技能的同時,強健體魄,健康人格。截至目前,6000余名中小學生通過學習和鍛煉掌握了游泳技能。

△竹溪縣游泳館負責人 譚章
關于溺水,這些誤區你有必要了解
?誤區一:會游泳就不會溺水?
開放水域情況復雜,會游泳也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野外水域水下情況往往十分復雜,可能有水草、淤泥等,容易困住游泳者,進而可能發生溺水事故。
?誤區二: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
游泳圈不是專業的漂浮設備。當水流發生變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游泳圈功能失效時都可能引發溺水。
?誤區三:溺水時會大聲呼救?
溺水時,人無法發聲,甚至意識模糊,通常沒有聲音。影視劇中經常出現溺水者拍打水面、大聲呼救的場景。但實際上,真正溺水的人往往想呼喊卻發不出聲音。如果有人趴在水中或站在水中發愣,實際上可能已經意識模糊,需要盡快救援。
?誤區四:手拉手就能救出溺水者?
手拉手救援,不僅無法把溺水者救上來,還會導致更多人溺水。
夏日玩水,盡量避開這3種顏色的泳衣
夏日玩水時,泳衣顏色可以起到防護、警示等作用。但藍、白、黑這三種顏色的泳衣在水中能見度欠佳,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而對比度強烈的熒光色泳衣,可提高人在水中的可見度,較為安全。

除了顏色。泳衣材質也需要關注。錦綸加氨綸的組合材質是最佳搭配,因為這樣的泳衣具有好洗易干、運動阻力小等特點。
發生溺水應如何自救與施救?
溺水自救,記住這3點
放松身體向后仰,不要掙扎,防止下沉。人體可以產生浮力的肺部位于上半身,而身體的重心位于下半身。在身體沒有放松時,人會沉入水中。
將雙手舉過頭頂,這樣重心會向上移動,幫助身體仰躺在水面。抬起下巴,盡量讓口鼻露出水面,保證呼吸,同時大聲呼救。
注意周圍有沒有能幫助漂浮的物品,可將密封的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東西抱在身前,幫助漂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