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縣河鎮豐香壩村農婦張某患膽囊結石,在中醫院住院治療,花了醫療費8426.72元,出院時新農合為她報銷了5026.33元。說到這次住院解除多年病疼,她很是感慨:“我這個病有幾年了,以前每次發病嫌費用高一直沒有住院,買點藥吃就過去了。現在有了合作醫療,而且報銷比例比往年還高,病發作我也不拖了,這次住院新農合報了我一半多呢,交20元參加合作醫療真值,明年我要繼續參加合作醫療?!?
象張某這樣感到新農合帶來實惠還有很多,據縣新農合信息系統顯示,今年1-10月,受益新農合補償共58827人補償費用2140.09萬元,其中:門診補償36485人,補償151.58萬元;住院補償22342人,補償費用1988.51萬元,人平補償890元,住院補償率為44.32%。與去年同期相比,住院人次增加7223人,人平住院補償增加145元。
去年以來,隨著國家提標新農合補助,我縣對新農合政策作了大幅度調整和完善。擴大了補償范圍:對五保戶、低保對象和特困優撫對象住院治療取消其補償起付線;將急、危、重癥病人門診緊急搶救費用納入住院報銷范圍;對結核病慢性患者實行定額補償;鼓勵中醫藥參與新農合,對中醫適宜技術、中草藥費用核銷比例提高10%;對因同一種疾病需要從上級醫院轉到下級醫院繼續治療的,補償不計算起付線;對住院過程中單次檢查費實行保底納入住院補償納入報銷范圍。同時擴大了用藥核銷范圍,在村、鄉、縣、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西藥分別在原基礎上新增了59、134、106、148種,中藥分別增加了28、30、55、57種。讓參合農民享受更大實惠,重癥患者住院封頂線由原來1.5萬元擴大到3萬元,住院核銷比例分別在過去的基礎上提高15%至30%,即在鄉鎮衛生院100元以上按75%核銷,縣級醫療機構在300元、3000元以上分別按60%、65%比例報銷,市級醫療機構住院費用5000元、10000元以上分別按55%、60%比例報銷。這些措施的推行,擴大了參合農民住院受益面,一些過去得小病就抗、怕費用高一直不住院的農民,現在有了合作醫療進一步支撐,得了病大多選擇住院治療。很多農民感慨地說,我們個人交20元合作醫療基金,雖然比過去多交10元錢,可受益更大了,得到實惠更多了。
除調整政策外,我縣還通過優化服務、強化監管等措施確保參合農民利益和基金安全。
不斷完善和推行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務措施。一是改善辦公環境,設立“合作醫療接待室”,將縣合管辦職能職責及工作人員姓名、像片、職責及將服務流程、管理制度公開上墻,方便參合農民前來政策咨詢、費用結算、轉診等相關事宜。二是按照“功能齊全、服務優質、方便就醫”的原則,進一步拓寬定點醫療服務網絡,將同濟醫院等16家省級醫院納入新農合定點范圍,并規定在省級住院核銷比例與市級一樣,使我縣新農合定點醫療服務網絡從村、縣、市延伸到到省級,機構達到289個,讓參合農民可隨時持合作醫療證到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就診,辦理門診和住院補償。三是公開經辦機構服務電話,實行雙休日、節假日合管員照常上班制度,方便參合農民政策咨詢、辦理轉診。四是對參合農民到縣、市級定點住院實行出院現場結算補償。五是就醫實行全縣“一證通”,讓參合患者享有充分的自主擇醫權。六是繼續推行部分單病種限價收費制度。七是提高參合農民到異地非定點住院補償比例,并實報銷費用實行“一站式結算”,做到在縣合管辦現場審核,現場兌付。真正做到在政策上利民、服務上便民、措施上惠民。
認真履行監管職責。通過建立和完善查房、審核、費用控制、外傷調查、舉報等管理制度,對檢查發現和群眾反映查實的問題進行嚴肅查處,一方面嚴格按照《醫療服務協議》,狠抓經濟處罰兌現到位;另一方面,建立監管意見通報、溝通機制,采取處罰與教育并舉,促使定點醫療機構規范服務行為。1-9月份,縣合管辦審扣追補違規核銷醫療費用29.94萬元,對一家村定點醫療機構違規操作進行了嚴肅查處。
政策的調整,嚴格的監管、服務的優化,極大促進了農民參合。全縣參合人數由2006年的229997人、2007年的238439人、2008年的260248人,穩步上升到2009年的274253人;參合率由83.69%、88.42%、91.42%、提升到94.71%,連續多年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農民受益水平不斷提高,住院補償率由2006年的28.11%、2007的30%提高到現在44.31%,去年我縣住院費用補償率位居全市第一。(夏良悟)
我縣“參合”農民受益實惠多
時間:2009-11-09 14:42:04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