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十堰市十大名中醫、縣中醫院院長、省中醫學會理事、副主任醫師賀茂華就中醫藥如何防治甲型H1N1流感接受記者采訪。
記者:甲型H1N1流感是一個什么樣的疾病?
賀茂華:甲型H1N1流感是由變異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或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處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傳播。本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記者: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賀茂華: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包括發熱(腋溫≥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頭痛、肌痛、乏力、嘔吐和(或)腹瀉。可發生肺炎等并發癥。少數病例病情進展迅速,出現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原有的基礎疾病亦可加重。
記者:甲型H1N1流感的診斷依據有哪些?
賀茂華:本病的診斷主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是防控與治療的關鍵。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1、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環境,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2、發病前7天內曾到過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現病毒的持續人間傳播和基于社區水平的流行和暴發)的國家或地區,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3、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甲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但進一步檢測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亞型。
二、確診病例。
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同時有以下一種或幾種實驗室檢測結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2、分離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異性中和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記者:從中醫角度看怎樣預防甲型H1N1流感?
賀茂華:
一、生活起居預防
1、“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及時增減衣物,以適寒溫。2、“食飲有節”,飲食要適時、適量、適溫,少進刺激之品。3、“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規律,多動、早睡。4、“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保持心態平衡,“恐則氣下,驚者氣亂”,對流感產生恐懼之心,也可導致氣機逆亂,更易招致外感。
二、飲食預防
飲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積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簡單、美味的小藥膳,對預防流感也有幫助。
1、二白湯:蔥白15g、白蘿卜30g、香菜3g、大棗10g。加水適量,煮沸熱飲。
2、姜棗薄荷飲:薄荷3g、生姜3g、大棗10g。生姜切絲,大棗切開去核,與薄荷共裝入茶杯內,沖入沸水200—300ml,加蓋浸泡5—10分鐘趁熱飲用。
3、桑葉菊花水:桑葉3g、菊花3g、蘆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頻頻飲服。
4、薄荷梨粥:薄荷3g、帶皮鴨梨1個(削皮)、大棗20g(切開去核)、百合12g,加水適量,煎湯過濾。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湯,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三、藥物預防
(一)成人
1、太子參10g、蘇葉6g、大青葉12g、牛蒡子10g、大棗15g。適用人群:素體虛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副為宜。
2、大青葉1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熱
適用人群:面色偏紅,口咽、鼻時有干燥,喜涼,大便略干,小便黃。
煎服方法:每日1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副為宜。
3、白茅根15g、金銀花12g、麥冬12g、大青葉15g。
功能:清熱宣肺
適應人群:面色偏紅,口咽、鼻時有干燥,喜涼,大便略干,小便黃。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副為宜。
4、蘇葉10g、佩蘭10g、陳皮10g
功能:健脾化濕
適應人群:面晦無光,常有腹脹,大便偏溏。
煎服方法:每日1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副為宜。
建議不同人群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在流行期間可連服用3—5劑。
(二)兒童
蘇葉6g、銀花10g、生山楂10g、大青葉12g。功能:清熱消滯
適應人群:兒童易夾食夾滯者。此類兒童容易“上火”,口氣酸腐,大便臭穢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副為宜。
記者:從中醫角度怎樣治療甲型H1N1流感?
賀茂華:
一、一般治療
休息,多飲水,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高熱病例可給予退熱治療。應及早應用抗病毒藥物。初步藥敏試驗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敏感,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耐藥。
二、中醫辨證治療
中草藥抗病毒作用是世界公認的(目前還沒有很有效的西藥)。據研究,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已發現可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余種,常見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和腸道病毒等。
以中醫藥的辯證論治為依據,不管何種病毒入侵人體,根據各人的體質狀態,都會引起風寒、風熱、濕熱等有數幾種感冒證型,中醫就是針對不同的證型下藥,如,風寒感冒用“辛溫解表,宣肺散寒”;風熱感冒用“辛涼解表,宣肺清熱”;感冒挾濕感冒用“疏風化濕”,或“芳香化濕,解表和中”;感冒挾暑證用“清暑解表、芳香化濕”等。
臨床實踐表明,中醫藥治療感冒,不僅能迅速有效,減少并發癥、縮短療程,而且能適用于各種不同病原體引起的感冒或流感,根據病情、中醫辨證治療分以下幾種類型:
1、毒襲肺衛
癥狀:發熱、惡寒、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參考方藥:大青葉、杏仁、玄參、柴胡、黃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藥:銀黃類制劑、雙黃連口服制劑。
2、毒犯肺胃
癥狀:發熱或伴有惡寒、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肌肉酸痛。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和中。
參考方藥:葛根、黃芩、黃連、蒼術、厚樸、姜半夏、蘇葉、大青葉。
3、毒壅氣營
癥狀:高熱、咳嗽、胸悶憋氣、喘促氣短、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
治法:清氣涼營。
參考方藥:炙麻黃、杏仁、瓜蔞、生大黃、生石膏、赤芍、水牛角、大青葉。
必要時可選用安宮牛黃丸以及痰熱清、清開靈、醒腦靜注射液等。
中醫藥如何防治甲型H1N1流感——十堰市十大名中醫、縣中醫院院長賀茂華答記者問
時間:2009-11-04 09:33:29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