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鎮大裕村鄉村醫生唐秉杰為民治病側記
通訊員湯文娟
位于縣城南端的城關鎮大裕村,一條從縣城通往國家級森林公園偏頭山的水泥公路貫穿全村,一條小河終年淌著清澈見底的河水。在這詩意般的地方,座落在公路邊的大裕村衛生室始建于1993年。當時,畢業于竹溪縣衛生學校的唐秉杰看到大裕、新民兩村因多種原因而沒有衛生室,村民缺醫少藥,便與家人商定,向衛生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辦村衛生室。在衛生主管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她用自己家的老屋辦起了大裕村衛生室。從此,兩村群眾告別了缺醫少藥的窘境,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醫。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就醫者的需求,2008年,唐秉杰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一家規范化,有著“四室一房”,面積達120平方米的高標準衛生室。新增了診斷床、觀察床、電腦等醫療設備。接種室內還貼有兒童卡通圖片,使接種兒童在接種過程中感受到新奇,不再哭鬧。市、縣領導多次前往該衛生室檢查、指導、調研工作,并給予了一致好評。
唐秉杰長年累月地悉心為病人服務。2009年,她有幸獲得了“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的光榮稱號;2006年、2011年先后當選為中共竹溪縣城關鎮第八次、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榮譽的獲得,她沒有沾沾自喜,也沒有飄飄然,而是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身為共產黨員的唐秉杰這個村醫,既是大裕村的,也是新民村的。接診、出診、保健預防、宣傳健康知識等,她從未分過彼此。年復一年,她的足跡遍布兩村的山山水水;她的時間安排從來都是以患者的需要為準繩。
2009年的盛夏,大裕村二組村民彭華新因承包了標湖林場的一片漆樹林。這天清晨,他與小兒子背著漆簍,拿著漆刀,高高興興地去割漆。他割著割著,一不小心,鋒利的漆刀滑過樹干劃破了他的左手腕,頓時血流如注。幸虧他有一定的野外生存經驗,趕緊用右手緊握住傷口。他的小兒子彭強連忙用手機向村衛生室呼救。聽到呼救后,唐秉杰匆忙背起急救箱,乘摩托車趕到遠離十幾里的山下時,還有五六里的崇山峻嶺等她攀爬。來到現場后,她渾身己被汗水濕透。見傷者失血過多,面色蒼白,她急忙為他消毒、止血、縫合、包扎。事后,彭華新逢人就夸:“是唐醫生救了我的命。”
這樣的事情在唐秉杰20年的行醫生漄中發生了很多很多……
在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時,唐秉杰做到了不缺一戶、不漏一人,往往為了一個人的信息,要親自登門好幾次,才能完善一家人的資料,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就這樣歷經了三個多月,終于把全村1974人的健康檔案按上級要求全部建齊,并錄入電子檔案,年終經衛生院驗收,全部合格。
在開展診療及預防接種和其它傳染病管理的同時,唐秉杰還利用閑暇時間,書寫黑板報、張貼健康宣傳掛圖、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每年不少于10次,使廣大群眾學到了不少預防疾病的知識。
實施新農合后,唐秉杰既是宣傳員,又是操作員,向參合村民進行耐心的宣傳解釋工作,使大家對新農合政策由不懂到了解,最后明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現在,村民的參合率達到了98%以上。
2010年10月,唐秉杰所在的村衛生室按要求執行了國家基本藥物零差價,并制作了國家基本藥物公示牌,擺放在衛生室醒目處,供就醫人和過往群眾及時了解國家這一惠民政策。
唐秉杰情灑行醫路,用心呵護人們的健康,贏得了贊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