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在縣中醫院的全面鋪開,醫院的整體護理工作又上新臺階。為多方面了解臨床護理姐妹的服務是否落到實處,筆者走近這些奮戰在生命前沿的白衣天使,和護士、和患者面對面促膝談心,見證了天使情,收獲了頗多感動:
在醫院養病,不要有那么多的顧慮,你就當我是你的孫女好了,照顧爺爺是孫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啊!——肝膽科沈嬌
走進縣中醫院肝膽科的特護病房,沈嬌正在給79歲的鄧大爺做護理。他是食道癌晚期患者,去年在該院檢查后不敢相信這個結果,到市級醫院確診后做了化療。前不久因病情惡化,又回到中醫院治療,老人很瘦弱,已經不能進食了。為了促進血液循環,每天都要給他擦身,然后用紅花酒精給他按摩全身,再撲上爽身粉。患者的雙腳因長期不能活動,水腫很嚴重,剛剛來的時候,他的腳丫子潰爛流水,護士就用碘伏棉簽一個一個擦洗消毒。為防止尿路感染,每天還要給他膀胱沖洗一次。
患者的女兒含淚告訴筆者:“弟弟外出務工,此時正在回來的路上。父親很勤勞,平日里住在我家,這次病了是我和丈夫輪流照顧。開始,父親不讓這里的小護士給他擦洗,他說小姑娘還沒結婚,自己是個老頭,不方便。后來,經護士的開導,他才配合。她們照顧老人很細心。”
忘記了饑餓,忘記了疲勞,忘記了家中等著吃飯的丈夫和孩子,又要投入到下一輪的工作中去。——婦兒科向合春
中午11時,婦兒科的護士們正在進行著每天熟悉而忙碌的各項護理操作。突然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產房一位產婦在順產下一男嬰后,突發大出血,出血量多達2000多毫升。其體溫為38.9℃,面色臘黃,口唇蒼白,神智模糊,情況非常緊急。主任王成清、護士長李娟、責任護士向合春立即采取心電監測、輸氧、導尿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建立有效靜脈通道、輸血、補液等一系列抗休克治療。細心地為產婦進行物理降溫、擦汗,用溫水擦洗被污血污染的皮膚,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終于讓她轉危為安。
當一切穩定下來時,已是下午兩點多了。忘記了饑餓,忘記了疲勞,她們又要投入到下一輪的緊張工作中去。
其實,為病人做的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都不是什么大事,但病人卻記住了我們所做的一點一滴。——骨傷科甘春華
羅學鳳老人,因右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入住骨傷科。見到筆者,她激動地講述了自己的感受:“我的兒女都在外地打工,老伴兒患有高血壓,中風后腿腳不便。我摔跤后無人照料,科室的護士每天幫我梳頭、洗臉、翻身,這些常有的起居照顧,都很細心。特別是我有結火的老毛病,經常10來天不大便,每次都很痛苦。這次傷筋動骨就更不方便。管床護士甘春華每天都給我滴開塞露,有時候還帶手套幫我解決內急,我真的好感動!”
在傷科的走道有一面心語墻,上面有這樣一段患者留言,最能表達我此刻的心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顆草去,你們一直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細致入微的服務,讓病人感受到家人般的呵護;你們的付出,我們無以為報,只能記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