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記者宋云云 通訊員張娟)今年來,天寶鄉搶抓春季利好時節,以“兵天路”和“天泉路”為主線,以桃樹、棗樹、櫻桃、核桃、銀杏為主要樹種,在道路兩旁、河堤兩岸、庫區周邊進行綠化栽植,著力建設“果廊”,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示范鄉鎮”。三月的春風吹拂大地,只見天寶鄉山野之間朵朵花兒在枝頭燦爛綻放,惹得行人紛紛駐足觀賞,干部群眾俯身在田間努力栽植,為“果廊”建設披“綠裝”。



在“果廊”建設過程中,該鄉結合“水向路”改造進一步完善“果廊”建設規劃,對小寒口至王家山路段進行規劃布局,在春季重點實施栽植核桃、柿子、桃子、櫻桃,實現“果廊”景美民富目標,同時,對沿線已栽植苗木地塊實施草皮綠化,達到綠化美化效果。結合石漠化治理工程實施生態“果廊”修復,對關夫埡村至高橋村順河流域進行生態修復改造,對公路沿線勘測設計3370畝實施植樹造林進行石漠化治理,在沿線山坡栽植果樹,恢復生態果林,改良土壤修復自然生態環境。結合泉河旅游開發實施“果廊”景點打造,圍繞泉湖自然風光,大力實施招商引資進行庫區旅游開發,把庫區當景區建設,把“水向路”當旅游路線建設。


為確保“果廊”建設取得成效,近年來,該鄉先后聘請縣農業局、武漢大學教授、農科院等專家和技術人員到實地指導“果廊”建設,組織農技干部到西安、丹江等地學習,為“果廊”建設提供了大量信息技術和寶貴建議,在苗木品種選擇上更加注重苗木生長地域、掛果率和經濟效益,在苗木栽植管理和長期發展上以綠化環境、美麗鄉村和提高群眾建設“果廊”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確定了適應當地發展的主要苗木品種。“果廊”建設“三分建,七分管”,不斷強化后期建設管理,保證栽植苗木的成活率。該鄉組織鄉村干部和管護人員進行培訓,明確管護責任人,重點實施扶正、培土、定根、修剪、疏枝和巡查,確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林。流轉土地和山林4870畝,組織能人大戶通過承包、入股、租憑、務工管護、建設合作社等方式發展果廊,建立農戶與大戶、合作社、公司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完善管護機制和長期的利益分配。


目前,“果廊”建設規模初具。“兵天路”關夫埡村至蔡壩村10公里省道,按設計方案在沿線種植冬棗、桃樹、櫻桃、柿子、銀杏等苗木,現已栽植各類果樹3.9萬株,460余畝,完成規劃任務的90%。蔡壩集鎮實施貧困戶土地流轉,采取公司+基地+貧農戶模式,引進九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天寶,栽植冬棗4.7萬株730畝,冬棗樹苗成活率達到98%,現階段重點是健全管護機制,加強冬棗基地管理。組織“天泉路”沿線10個村農戶重點栽植竹柳和大葉女楨,,綠化里程達70公里。重點生態村圍繞庭院綠化栽植桃樹、杏樹、棗樹、桂花2600余株,規劃設計8個村建設核桃基地,栽植核桃7.5萬株,面積達到2500畝。在孔雀村、蘭池村、小桂村主要建設640畝藥材基地。培植種植大戶,圍繞果林建設目標栽植桃樹、棗樹、櫻桃、柿子,規劃面積1600畝,現已栽植1260畝。47戶林業大戶帶動貧困戶實施植樹造林和荒山造林,栽植杉樹、板栗樹、銀杏等苗木,造林面積4500余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