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春新氣象,新年新開端。值此新春來臨之際,為反映全縣濃厚的歡樂文明的節日氛圍和各行各業在新的一年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各項工作當中,奮力實現“開門紅”的作法,即日起,縣委機關雜志社旗下的《今日竹溪》、竹溪新聞網、微竹溪啟動“記者‘走轉改’ 新春走基層”活動,組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群眾,通過實地采訪,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全縣各行各業新年新愿望、新年新作為的新聞報道,敬請關注。
竹溪新聞網訊(記者 徐海濤)14日,記者來到龍壩鎮草場壩村安置點,映入眼簾的便是干凈、整齊的安置房,住戶們臉上也都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

草場壩村共有458戶,1901人,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導致草場壩村發展滯后。據駐村幫扶干部介紹,草場壩村共有貧困戶139戶,374人;需安置的貧困戶有92戶,252人;現在除開一些輔助設施,如:院前欄桿、綠化等以外,安置點建設已全部竣工;并于2016年底,所有需安置的貧困戶均已全部安置到位,入住新房。

隨后,幫扶干部帶記者來到其中一戶貧困戶馮光林的家中,一進門便看到老兩口正忙著給孫子喂奶粉,享受著天倫之樂。馮光林見記者和幫扶干部來到家中,非常熱情,招呼大家坐下后,便迫不及待的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他說,首先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更要感謝黨的好干部,時刻關心百姓的疾苦,盡心盡力為百姓做實事兒。現在能住到這樣的“小洋樓”,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據了解,馮光林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外務工,小兒子還未成年。之前,一家全靠馮光林在外務工掙錢,現在由于年紀大了,再加上身體問題,只能回家,靠種地養家。正趕上“精準扶貧”這個好政策,才得以讓馮光林能從風雨飄搖的土墻房入住到現在75㎡的“小洋樓”,并且于去年年底徹底脫貧,過上了小康生活。
現在,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之下,馮光林是干勁兒十足。他告訴記者,計劃于今年摸索著發展養殖業,利用當地資源和自身條件,養殖豬、羊、雞等牲畜。“自己以前因為家窮,沒有念書,現在趕上了好政策,一定要讓兒子多念書,將來成為一個有用之人,用行動來回饋社會,感恩祖國”馮光林飽含熱淚的講到。
幫扶干部告訴記者,按照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并結合草場壩村的自身資源,計劃于今年流轉100多畝的荒山,由脫貧了的貧困戶代表負責經營,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采取以發放固定工資的模式帶動20戶“五保戶”逐步脫貧。談到這些,駐村干部和貧困群眾都眼中充滿了期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