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那里有我們的美好童年、那里浸潤著父輩們的辛勤汗水、那里傳誦著我們并不熟稔的歷史與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家這個村,將永遠成為我們記憶中的老家。回憶、感知、挖掘、整理、發現,憶昨日之歷史、記今日之現狀、留明日之影像,特推出《今日一村》,陸續為您講述竹溪每個村的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發展現狀,敬請各位父老鄉親、讀者關注、賜稿、提供新聞線索。
中峰鎮廟耳溝村
竹溪縣中峰鎮廟耳溝村,地處305省道邊沿,毗鄰中峰集鎮,東距縣城5公里,北與龍壩鄉接壤,南與該鎮青草坪村相鄰,西接鄧家壩村,因廟多而命名,現廟已損毀。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1126人,黨員27人。耕地總面積74公頃,其中水田36公頃,旱地38公頃;全村糧食總產量701噸。
美麗新村建設展新貌
近年來,該村不斷投入資金,加快保障民生的水、路、電等基礎實施建設力度,全村通村公路硬化率達到85%,全村飲用自來水安裝率達90%以上。


龍頭產業促民增收
近年來, 該村以生產發展、村容整治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利用本村的自然優勢,按照鎮黨委政府提出的“雙子興鎮”戰略思路,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產業發展。全村共發展標準化貢米種植示范片100畝,所有貢米示范片均實現基礎設施五配套,種植方式六統一,貢米產值逐年提升。

發展綠色生態產業,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為推進“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建設,近年來,中峰鎮積極謀劃,引進民間資本,成立了綠之戀園林綠化公司,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目前,綠之戀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已成長為集園林綠化、生態養殖、生態休閑為一體的民營企業,企業注冊資金200萬元,現有固定資產2000余萬元,2014年營運收入達到1100萬元。下轄苗木基地、畜禽養殖場、休閑山莊3個經濟實體,擁有國家園林三級資質,成為全縣綠色崛起的一個示范園區。

一、發展綠化產業,美化宜居環境。在中峰鎮廟耳溝等村流轉租賃土地1080余畝,建設苗木基地,從事大棚花卉、苗木規模化培育生產銷售。地植苗木30余種近600萬株,年培育苗木近200萬株,年銷售苗木300萬株,2013年承建園林綠化面積4萬余平方米,提供管護服務部門單位達到30余家。

二、發展生態養殖,實現循環利用。按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要求,建設有標準化羊舍2棟2000平方米,年出欄1000余只;建有300模式豬舍一棟,年出欄400頭;林下散養土雞、鴨、鵝5000余只。對養殖和周邊學校糞污進行有機處理和利用,所產沼氣用作公司和周邊農戶生產生活燃料,沼液沼渣作為苗木、蔬菜種植有機肥料和殺蟲劑,實現糞污綜合利用。

三、發展生態觀光,建設休閑農業。立足良好的生態條件和區位優勢,依托家庭農場,建設綠之戀園林休閑山莊,以有機農家菜和觀光休閑為特色,開展生態觀光、旅游等服務,年游客接待量達到2萬余人次。

四、履行扶貧責任,積極回報社會。在中峰鎮廟耳溝村、雙河口村、青草坪村建設生產示范基地1100余畝,招收周邊農民500余人做臨時工,年增加收入200余萬元。成立綠之戀農牧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40余名,戶均年增收1.5萬元。
鄉村美景——黃蓮山
黃蓮山位于廟耳溝村,兩邊多生刺叢,人畜難進,名喚刺溝,溝邊荊刺叢生,居民多姓魏,一黃姓人遂居于山上,而山上三峰相連,故人多稱其為黃蓮山。然而也另有一說,言道此山峻密林,雜草亂長,蔭森蔽日,是長黃蓮的好地方,故居民多種黃蓮,遂叫做黃連山。此山海撥742米,方圓一平方公里,卻是一個極好的居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