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帶動竹溪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竹溪在青山綠水中異軍突起、跨越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舉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大旗,開啟了“百里綠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建設大幕,以此實現“綠化提質、產業升級、生態升值、農民受益”的目標,為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省森林城市”、“全省林業生態示范縣”奠定堅實基礎。
為展示“百里‘三廊’”建設成果、經驗、作法,同時推動“百里‘三廊’”建設提檔升級,掀起新一輪的建設熱潮,即日起,《今日竹溪》、竹溪新聞網、老家網、《微竹溪》推出大型系列專題《記者走“三廊”》,敬請關注。
記者走“三廊”:“三廊”打造美麗東大門
時下,以水坪大石門、馬家溝自然人文景觀為原型,依山就勢、返璞歸真的宜居村莊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成為346國道沿線一道靚麗風景線。
水坪鎮是縣城的東大門,是全縣林業大鎮,更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鄉鎮。近年來,該鎮搶抓“三廊”建設機遇,彰顯水坪特色,以綠色生態產業建設為抓手,綠化、“天保”工程全面鋪開,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協調推進,催生了“綠廊、景廊、果廊”建設豐碩成果。

生態產業建設為“三廊”建設“奠基”。該鎮搶抓生態農業的發展高地,把綠色發展和生態發展放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制定科學可行的生態產業發展規劃,整合項目資金,規范和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廣泛動員村民參與,培育大戶和經濟實體,鞏固提升茶葉、蔬菜和畜牧養殖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全鎮茶葉種植面積穩定在3.6萬畝以上,有機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在發展特色農業方面,先后流轉土地2萬畝以上,引資建設大石門紅豆杉、金絲楠木、桂花等名優苗木基地,前進苗木花卉生態觀光園,水坪街、油坊梁核桃基地,大仙裕二花基地,劉家河、梧葉溝果園,向家匯桃花基地,沙壩銀杏基地,洛家河牡丹基地等,全鎮特色產業基地達到6萬畝以上,初步形成了山上果、山腰茶、山下林園的發展格局。


綠化美化工程為“三廊”建設“搭臺”。該鎮積極抓好植樹造林、天然林保護和綠化美化工程,看好山頭,管好斧頭,綠化村頭,利用活動時機,搶抓時節,組織抓好義務植樹,開展了“10.17”扶貧日植樹活動,充分營造全民植樹造林氛圍;利用春植春造和秋冬造林時機,大力開展了荒山造林1.5萬余畝,補植補造6000畝;做好天然林防護,加強森林防火巡查和宣傳,嚴厲打擊亂砍亂伐、引火燒山等違法行為;突出抓好了346國道沿線可視范圍內裸露山體綠化,在谷竹高速水坪境內及各通村公路兩側完成綠化工作。同時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栽植村民樂于接受的果樹花木,實施庭院綠化,形成遠看有綠色,近觀有景色,細看有特色立體綠化。

慈孝傳家

美麗鄉村建設為“三廊”建設“布景”。該鎮將美麗鄉村作為鄉風文明和村鎮建設的主要載體,積極謀劃將美麗鄉村點綴成為346國道沿線風景線,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片區、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改善人居環境,打造人文景觀,形成一村一品,并把所有美麗鄉村建設內容增加了綠色元素,真正與“三廊”建設有機結合,使美麗鄉村既是獨立的特色村莊,也是景廊、綠廊、果廊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努力打造了大石門、前進、東溝、沙壩片區、向家匯等示范工程。

產業建設



鄉村旅游發展為“三廊”建設“唱戲”。水坪鎮以鄉村風貌和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為核心,傾力打造了前進、劉家河以小流域治理生態河堤為亮點的綠色長廊;打造了以大石門、馬家溝自然人文景觀為原型,依山就勢、返璞歸真的宜居村莊;以東溝童氏家族秉承的孝道禮義文化底蘊,打造了傳承家規家訓為特點的“家族文化園”,傳播著“傳承祖訓家風,感恩時代厚德潤身”的正能量;成功舉辦了竹溪洛陽河第一界牡丹節,鄉村旅游方興未艾。向家匯桃花島穩步推進,集生態觀光、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突破性發展了以鄉村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

大石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