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帶動竹溪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竹溪在青山綠水中異軍突起、跨越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舉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大旗,開啟了“百里綠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建設大幕,以此實現“綠化提質、產業升級、生態升值、農民受益”的目標,為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省森林城市”、“全省林業生態示范縣”奠定堅實基礎。
為展示“百里‘三廊’”建設成果、經驗、作法,同時推動“百里‘三廊’”建設提檔升級,掀起新一輪的建設熱潮,即日起,《今日竹溪》、竹溪新聞網、老家網、《微竹溪》推出大型系列專題《記者走“三廊”》,敬請關注。
記者走“三廊”:“ 三廊”打造綠色天寶

近年來,天寶鄉按照全縣“百里三廊”戰略部署,以“果廊”建設為抓手,努力打造“南部山區中心鄉鎮”和“綠色發展示范鄉鎮”,“果廊”建設面積937畝,共設計15個板塊,村莊、庫區、河堤綠化和荒山造林全面推進。
在“果廊”建設過程,該鄉精心設計,搶抓春秋兩季建設“果廊”。蔡壩村集鎮依托土地流轉,采取基地+農戶+公司模式,引進九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實天寶,栽植冬棗4.7萬株730畝。圍繞果林建設目標栽植桃樹、棗樹、櫻桃,規劃面積1000畝,現已栽植660畝。


為做好“兵天路”關夫埡村至蔡壩村10公里省道果廊建設,該鄉在沿線種植冬棗、桃樹、櫻桃、柿子、銀杏等苗木,現已栽植各類果樹3.9萬株,460余畝,完成規劃任務的90%。在省道附近的10個村,組織各戶栽植竹柳和大葉女楨,把道路兩旁、河堤兩岸、庫區周邊綠化栽滿,綠化里程達70公里。重點生態村圍繞庭院綠化栽植桃樹、桂花、香櫞2600余株。規劃設計8個村建設核桃基地,栽植核桃7.5萬株,面積達到2500畝。
在今年春季“果廊”建設中,天寶鄉組織5個工作專班,由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分頭任組長,定方案、定人員、定時間,劃分板塊、專人管護、保質保量。投入機械20余臺、鄉村干部120余人、勞力4800余人,全鄉“果廊”建設穩步推進。


此外,結合精準扶貧帶動以孔雀村、蘭池村、小桂村為主建400畝藥材基地。在孔雀村、小桂村、關夫埡村建設2100畝核桃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各村和單位都積極參入到“果廊”建設中來。各農戶通過其它途徑籌集樹苗四旁植樹栽植各類經濟苗木13500余株。


果廊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后期管理是確保綠化質量和效果的關鍵環節,為了保證已栽苗木的成活率,該鄉對鄉村干部和管護人員進行培訓,要求各專班根據天氣情況,不定期到各板塊組織勞力開展管理工作,確保栽一顆、活一棵,栽一片、成一林。按照“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組建培訓專業的管理隊伍,細化考核標準定期進行考核,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



下一步,天寶鄉將圍繞“三個結合”進一步抓好“景廊”建設,達到果廊景美民富目標。
結合“水向路”改造進一步完善果廊建設規劃,對小寒口至王家山路段進行規劃布局,在今冬明春實施果樹栽植,重點栽植核桃、柿子、桃子、櫻桃;對路邊栽植苗木地塊實施草皮綠化,達到綠化美化效果。
結合石漠化治理工程實施生態果廊修復。對關夫埡村至高橋村順河流域進行生態修復改造,對公路沿線勘測設計3370畝實施植樹造林進行石漠化治理,通過治理與果廊建設相結合,在沿線山坡栽植果樹,恢復生態果林,改良土壤修復自然生態環境。



結合泉河旅游開發實施果廊景點打造。開發泉湖旅游資源。白沙庫區青山綠水、生態優美、小島矗立、鳥飛魚游,依靠“水天路”便捷的交通條件,圍繞泉湖自然風光,通過招商引資進行開發。逐步打造“魚兒水中游,花兒遍地開,果子路邊采,美食休閑地”的天寶旅游驛站。(部分圖片由“一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