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帶動竹溪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竹溪在青山綠水中異軍突起、跨越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舉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大旗,開啟了“百里綠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建設大幕,以此實現“綠化提質、產業升級、生態升值、農民受益”的目標,為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省森林城市”、“全省林業生態示范縣”奠定堅實基礎。
為展示“百里‘三廊’”建設成果、經驗、作法,同時推動“百里‘三廊’”建設提檔升級,掀起新一輪的建設熱潮,即日起,《今日竹溪》、竹溪新聞網、老家網、《微竹溪》推出大型系列專題《記者走“三廊”》,敬請關注。
記者走“三廊”:“三廊”打造靈秀兵營

集鎮全景
時下,進入兵營鎮境內,沿途山水相映,層林盡染,一路美景盡收眼底。
依托“三廊”建設,打造山水園林新鎮。近年來,兵營鎮搶抓縣委、縣政府“三廊”建設戰略機遇,大力開展“綠滿兵營”行動,以“實施綠色崛起,打造四個兵營”為引領,以“果廊”建設為突破口,著力實施水源頭保護、天保工程、植樹造林、生態修復、生態家園“五大”生態工程,走“零污染”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之路。
該鎮重點培植茶葉、核桃、養殖、藥材、林下經濟五大綠色產業板塊,目前,建成了以核桃、甜柿、水蜜桃、冬棗、櫻桃為主的果木基地500畝,完成集鎮、村莊、道旁綠化2500畝,坡耕地還林3500畝,荒山造林300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9800畝,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11800畝。先后發展商貿企業7家、專業合作社16家,農家樂5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5家,鞏固發展茶園3萬畝,新建和改擴建了迷魂陣、四條溝、順風雨等8個茶場。“果廊”初現成效,沿水兵路沿線栽植果樹2.5萬余株,海棠3500株,建成核桃基地6000畝。一個“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天藍地綠、水清鎮美”的山水園林新鎮正在形成。





強化果廊升級,促進生態旅游發展。該鎮按照“花果搭配、林景結合、宜居宜游”的建設理念,注重景觀林與經濟林相結合,加大水天路景觀帶、村莊風景林和生態經濟林建設力度,在茶葉、核桃、柿、棗、桃子等特色經果林產業上做“文章”。對“果廊”沿線空白地段進行植綠、補綠,對已建設的核桃、柿、棗、桃等果園內插花栽植黃櫨、連翹,對可視范圍內的山脊線進行生態修復,提升景觀造林效果。

果廊一角

同時,該鎮堅持以“生態旅游、養生休閑、文化熏陶”為主題,依托宋朝女將穆桂英抵抗外侵遼兵時,屯兵兵營大擺“迷魂陣”的歷史人文故事,巧妙結合果廊布局、文化長廊、庫區風光,充分發揮水天公路兩旁山水相連、生態優美、高低錯落、相映成輝的優勢,大力傳承發掘地域文化、傳統文化、歷史文化,讓文脈、山脈、水脈“三脈”合一,傾力打造文化底蘊敦厚的生態文化名鎮,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
實施生態立鎮,打造旅游文化名鎮。堅持“東控南拓西延北連中優”的城鎮發展方向,加快形成“一心一廊四片”的鎮域空間結構。“一心”:以中心集鎮為重點,以明家梁老街和觀音山兩個片區為集鎮功能擴展區,著力打造集鎮公共服務和休閑娛樂區。“一廊”:堅持移景布局和借景開發,串聯沿線重要旅游景點,沿水天公路著力打造生態文化長廊。“四片”:以明家梁、羅漢灣、銀杏、小泉河為中心,著力打造四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景廊一角


堅持生態與文化結合,擦靚旅游名片。搶抓國家旅游扶貧工程機遇,把庫區生態旅游業作為發展生態經濟的新興富民產業,依托穆桂英、尉遲敬德在境內的歷史遺跡和民間傳說,聘請專業人士包裝推介該鎮唐宋時期的古代軍事文化和佛教文化,借助銀杏古寺、迷魂陣、古山寨、兩大電站庫區等優勢生態旅游資源,堅持移景布局與借景開發相結合,把文化包裝與生態旅游開發有機融合,在區內布置大小不同的若干個廣場,通過對古代軍事文化主題元素的創意和包裝,營造區內濃厚的古戰場氛圍,讓游客在休閑度假的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古戰場的別樣風情。同時,大力實施以水天公路為軸線的生態文化長廊建設,編制好全鎮的旅游規劃和實施好明家梁、趙家河村、小泉河三個村重點旅游發展區,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精心打造一批鎮村特色農家樂和鄉村旅館,打造美麗鄉村自駕游基地和古代軍事文化旅游目的地兩張旅游名片,培植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西瓜基地

迷魂陣茶葉基地

羅漢灣生態農業觀光示園-魁門關雙子索橋
堅持觀光與體驗結合,做活旅游產業。利用高山茶園、精品果園、核桃基地、藥材基地等發展農業觀光游,拓展體驗項目;圍繞古戰場文化發展文化體驗游,把穆桂英大擺迷魂陣的故事以雕塑的形式進行展示;結合白沙河庫區、潘口庫區、勸子洞瀑布等水上風光發展生態觀光休閑游,形成以“農業觀光游”、“文化體驗游”、“生態休閑游”三位一體的休閑旅游產業體系。同時,完善鎮區生活性服務功能,加快商業商務設施建設,建設休閑農莊、休閑民宿。

迷魂陣旅游開發-穆桂英拴馬樁

白沙庫區風光

生態文化長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