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帶動竹溪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竹溪在青山綠水中異軍突起、跨越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舉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大旗,開啟了“百里綠廊、百里果廊、百里景廊”建設大幕,以此實現“綠化提質、產業升級、生態升值、農民受益”的目標,為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省森林城市”、“全省林業生態示范縣”奠定堅實基礎。
為展示“百里‘三廊’”建設成果、經驗、作法,同時推動“百里‘三廊’”建設提檔升級,掀起新一輪的建設熱潮,即日起,《今日竹溪》、竹溪新聞網、老家網、《微竹溪》推出大型系列專題《記者走“三廊”》,敬請關注。
記者走“三廊”:“三廊”催生一個美麗匯灣
19日,恰逢周末,記者在匯灣鎮看到,眾多游客一邊漫步游覽著匯灣濱水生態濕地公園,一邊拿出手機與同伴留影。一位從十堰市過來的游客稱,他和家人此次專程慕名前來匯灣體驗田園詩意的鄉村生活,對該鎮生態環境、旅游景點大加贊賞,并在最后向記者說道,這次不虛此行,以后有時間一定會再來。

濱水河堤一角

百里綠廊一角


綠廊果廊建設

長灘村果廊一角

路邊的格桑花

茶葉種植



濱水游步道一角

曾家寨綠廊一角
如今的匯灣,山青樹密、瓜果飄香,匯灣河、曾家寨、濱水公園等旅游景點相映成輝,慕名前來的游客如織。“可以說,是‘三廊’建設催生匯灣鎮由鄉村向美麗鄉村的嬗變。”匯灣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一語中的。

航拍新集鎮

新集鎮一角

匯灣印象

千人合碗席

貢茶廣場
近年來,匯灣鎮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三廊”建設的部署要求,從全鎮實際出發,以“三廊”建設為抓手,把生態建設和產業建設相結合,大力推動農特產品與鄉村旅游發展,并以此作為建設美麗鄉村、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

以下圖為曾家寨





在“三廊”建設中,鎮黨委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分步驟實施,在全縣總體布局的基礎之上,依據《匯灣鎮發展總體規劃》,利用良好的旅游資源,把沿興界路、小雙路的匯灣河、曾家寨等諸多旅游景點進行挖掘打造,互相銜接成為“景廊”;結合荒山造林與美麗鄉村建設,在小回路,小法路沿線興建23公里“綠廊”;以水向路長灘段為主發展千余畝的“果廊”。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保護優先,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將“三廊”建設融入城鎮化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小河口片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產業建設之中,力爭把匯灣建設成為全省生態文明鄉鎮建設的典范。

以下圖為濱水田園







“三廊”建設紅利惠及民生,“三廊”變成“經濟廊”。該鄉創新機制,盤活資源,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思路,廣泛吸收社會資本進入,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百里“景廊”建設。在進行沿線山體綠化、環境美化的同時,加快推進“濱水田園”、曾家寨等景點景區的建設,建成3A級景區并成功實現市場化運營,帶動發展生態山莊1家,農家樂13家,實現年創收200余萬元。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荒山荒地流轉、入股經營、大戶帶動貧困戶的模式,在沿“水向”路的長灘村深入推進“果廊”建設,發展桃子、櫻桃、柿子等果樹苗木產業基地已達到1100畝。今年,部分桃園已經見收,采摘鮮桃3萬余斤,實現收入10萬余元。預計2年后,全部“果廊”實現掛果收獲后,總產值可達到400萬元,能帶動5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堅持因地制宜,利用退耕還林、荒山造林政策,開展“消茅工程”,推進“綠廊”建設,綠化鄉村道路23公里,建造生態林1萬畝,適地適樹發展優質高效經濟林,形成拐棗、花椒、漆樹、核桃、茶葉苗圃等生態產業基地共8000余畝,荒山成密林的同時擴寬了群眾致富渠道。

以下圖為水上匯灣





以點帶線,以線帶面,以“三廊”建設激活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三廊”建設已經成為匯灣實現“四個中心”定位,打造“綠色濱水新鎮”,建成“生態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隨著今年全縣“百里景廊”暨匯灣曾家寨首游儀式的成功舉辦,樹立了匯灣的旅游品牌,開啟了匯灣發展旅游業的新局面,逐漸促成匯灣全域化旅游發展的格局。經濟林帶、生態農業觀光產業帶在全鎮產業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即將成為匯灣產業新的支柱。

高標準茶園一角

梅子貢茶園

立足當前,著眼未來,該鎮將繼續完善曾家寨景區建設,開發古巖洞、古貢茶園等景點,建成匯灣河水利風景區,打造“匯灣文化旅游生態谷”,沿改線后的“寬界路”建設農業觀光示范園,進一步深化“三廊”建設成效,擴大影響范圍,努力實現“既要綠水青山,又要經濟發展”的目標。

以下為夜景匯灣



曾家寨夜景


二十四匯

航拍匯灣集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