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張亞楠 報道:當暮色漫過竹溪的山尖,南大橋河堤便成了一幅流動的煙火光影畫卷,霓虹揉碎在河水里,激光劃破水面,蕩起層層金波,岸邊綠植隨風輕擺,像是在低吟歲月的歌謠,街頭小吃攤傳來的吆喝聲與游客的歡笑聲交織,奏響一曲歡樂的樂章。

竹溪的夜晚是帶香氣的,藏著勾人的美食香,還裹著街巷里升騰的煙火氣。連日來的陰雨天,也沒阻擋市民和游客的腳步,鱗次櫛比的美食店亮起燈來,點燃了小城新的夜經濟浪潮。

雨天與火鍋絕配,沸騰的鍋底騰起熱氣與空中的霧氣纏在一起,把溫暖和愜意都裹進了店里。

新開業的“新囍辣鮮貨老火鍋”前,游客們撐著傘排隊,火鍋底料的香辣味飄得老遠,勾得人頻頻探頭。

紅字黑底的招牌下,木質方桌配長凳襯著紅油紙底的字畫。傳統大蓋吊燈灑下暖光,簡約復古的氛圍,讓人忍不住想進去避雨取暖。

店里十幾張桌子滿座,暖黃色燈光把空間烘得格外溫馨。

外場更有巧思,瓦斯燈泡串掛在頭頂,亮暗交錯像閃爍的星光,抬頭就能看見竹溪河,被霓虹染出的粼粼波光,傳統與現代的美感在這一刻悄悄交融。

食客們吃得熱鬧,兩人一桌慢悠悠品鮮,五六個好友圍坐談天說地,臉上都掛著滿足的笑。

毛肚、鴨腸在鍋里滾一圈就變得脆嫩,蝦滑凝固后鮮彈入味,新鮮吊龍和羊肉片裹滿辣湯,一口下去滿是幸福感。


“做火鍋,底料和菜品是根。”老板廖亮一邊片牛肉一邊說,他堅定的眼神里藏著“食客至上”的初心,“得讓顧客吃得安心、放心,味道還要好,回頭客才多。”


這家店的食材很“竹溪”,主打牛肉來自本地黃牛,羊肉是本地山羊,肉質緊實鮮美,清湯鍋一涮就能嘗出本味,紅油鍋底每天現熬,牛油混著十幾味香料辣而不燥、層次豐富,蔬菜更是清早采購的農家有機菜,新鮮得能嘗出露水味。


△新囍辣鮮貨老火鍋店店長 廖亮
作為竹溪90后返鄉創業者,廖亮的火鍋店火爆,成了小城文旅熱潮的生動注腳。如今的竹溪文旅發展勢頭正好,吸引著越來越多優秀青年回家鄉,新生店鋪遍地開花,既帶活了本地就業也拉動了消費升級。


以美食為橋,竹溪正推動文旅農商深度融合,打造多元消費場景,讓全域旅游的活力不斷迸發。這座被山水環抱的小城,在夜經濟與文旅的雙向奔赴里,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