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正是稻浪翻滾、豐收在望的時節。走進竹溪縣中峰鎮,千畝貢米梯田依山而筑,層層金梯托起貢米香,順著地勢蜿蜒鋪展,航拍之下,竟如一塊塊碧玉嵌在群山之間,規整得叫人驚嘆。
那綠也并非一味地濃,新秧是嫩黃摻著翠,老稻則泛著墨青,風一過便層層疊疊地漾開波紋,整片梯田仿佛被秋風喚醒的綠綢,在群山中翩然舞動。
田埂上立著觀景臺,用鐵架和木板搭成懸空丈余,城里人多愛登高望遠,舉著手機左右比畫,臺下農人經過,抬頭望一眼又低頭趕路。
最顯眼的是那座糧倉,通身木質,壁上漆著四個朱紅大字“蒸蒸日上”,筆畫粗壯仿佛要把這祝愿砸進每個看見它的人眼里。
黃昏時最美,夕陽給稻穗鑲上金邊,糧倉上的紅字愈發鮮艷,整片梯田流光溢彩,猶如天地間鋪展的豐收畫卷。
農人扛鋤歸家,與挎著相機的游客擦肩而過,各自揣著不同的滿足,有孩童在田埂上奔跑驚起雀鳥,鳥兒撲棱棱掠過稻浪,飛向那個寫著“蒸蒸日上”的屋頂。
糧倉背后藏著塊小牌,記著畝產斤兩,游人罕至,卻常有老農蹲在那兒抽煙,瞇眼望著數字,煙霧緩緩融進稻香里。
中峰貢米歷經數百年傳承,如今已發展成為現代化產業,政府推行“梯田+文旅”新模式,建加工基地,創有機品牌,讓昔日皇糧貢米走進尋常百姓家。這片梯田不僅托起了金秋的豐收,更承載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當夕陽西下,梯田里搖曳的不僅是稻浪,更是一個時代生生不息的農耕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