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袁正偉 報道:8月15日晚,竹溪縣武陵不夜城光影街在萬眾期待中正式開街。非遺打鐵花閃耀夜空,復古蒸汽火車鳴笛騰汽,七彩煙霧彌漫街區,現場化身巨型電影片場;河道水秀劇場將花式噴泉、霧森激光、全息巨幕等有機組合,呈現出一場頂級視聽享受。在光影街內街、外街沉浸式感受民國風情電影實景演繹,“武陵諜影”NPC角色扮演互動同樣熱鬧非凡。





當晚,來自陜西、重慶、湖北等地的15萬余名游客涌入這條600年歷史的西關街,體驗融合傳統非遺與現代科技的光影盛宴。游客在這里不僅感受了光影的浪漫,更觸摸到竹溪文旅融合的多元脈動。



就在幾年前,武陵不夜城所處的西關街還是一條沉寂的街區,房屋入住率低、商鋪空置率高。

2023年,竹溪縣牽手十堰市文旅體投成立運營公司,撬動社會資本1.4億元,招引112家市場主體入駐,將閑置10年的2.3萬平方米商業樓盤,轉化為集戲曲體驗、美食匯聚于一體的活力街區。這一轉變不僅盤活了國有資產價值達7.3億元,更帶動了350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開街一年多來,武陵不夜城接待游客突破2100萬人次,成為名副其實的鄂西北網紅打卡地。


竹溪文旅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和美食資源優勢。

生態優勢是竹溪最亮眼的底色。作為漢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頭,竹溪境內376條河流滋養出76.8%的森林覆蓋率,各類珍稀植物與金絲猴、林麝等野生動物和諧共生,負氧離子濃度最高達每立方厘米2.8萬個,擁有“中國森林氧吧”等國字號生態名片,是都市人群向往的康養秘境。依托“茶、藥、食、水、森”等特色資源,竹溪開發出“森林徒步+星空露營”等特色生態旅游產品,年接待生態康養游客超50萬人次。



“山二黃”文化優勢為文旅發展注入靈魂。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山茶花》《青春何恐》等劇目相繼榮獲湖北省綜合文藝最高獎——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屈原文藝獎,成為十堰地區近年來文藝創作最高成就和水平的藝術精品和標桿性成果。每晚都會在武陵不夜城上演的《武陵梨園情》更是以“文化基因植入”實現了“一條街帶活一座城”的聚變效應。如今新開放的光影街又以“科技賦能體驗”拓展出電影街、皮影街等四大科技場景,讓傳統戲曲在元宇宙技術中煥發新生。



美食是竹溪吸引游客的重要法寶。清晨的一碗豆腐腦、一個排骨格格再加上熱氣騰騰的小籠包讓人味蕾覺醒,開啟美好的一天;午間炒上幾個魔芋豆腐、酸豇豆炒臘肉等特色農家菜,再搭配獨有的竹溪蒸盆,讓人活力滿滿,充滿能量;晚上閑坐河堤,一扎啤酒、一盆烤魚、再配上點烤串,瞬間消除所有煩惱與疲憊。不打烊的美味滿足不同時段的味蕾需求,慢生活、煙火味,留住了游客的心,也留住了游客的胃。




一路有戲,慢養竹溪。從東門老街的水漾月宮,到關埡楚長城的《羋月出關》歷史情景再現;從鄂坪黃花溝鄉村美景,到大石門仙暇小鎮的親子樂園;從夯土小鎮的農耕文化展現,到中峰貢米基地的田園風光……來竹溪,能玩能看的地方多,是游客最多的評價。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天延長至3天,二次消費占比45%,夜間消費占比高達87%。竹溪正憑借豐富的文旅資源,跳出“單一街區”思維的系統性布局,串聯生態景區發展,讓“頭回客”變“回頭客”,形成“一日游”到“三日游”的消費升級。






小城有戲,慢養竹溪。武陵不夜城光影街的開街是竹溪文旅持續創新深化“文旅+”戰略續寫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與夜間經濟繁榮的嶄新一頁,她正產生強大的“磁石效應”吸引八方游客匯聚帶動消費熱潮涌動。成為竹溪撬動文化資源轉化產業融合升級全域旅游協同發展的支點,為竹溪的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這座小城的故事還在繼續,這座小城的未來將帶給你更多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