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老街“乙巳年庚辰月庚午日巳時,竹溪縣東門老街開街!”5月1日上午9時18分,隨著“知縣宣詔”改造后的竹溪縣東門老街正式開街。吸引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共同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與美食之旅。

縣委書記許慶一,縣政協主席李晉,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陶猛等縣“四大家”領導及各縣市區嘉賓到場觀看開街演出活動,同廣大市民游客一起共同見證東門老街煥新歸來。





竹溪東門老街位于竹溪縣城關鎮月宮池畔始建于明成化年間(約1476年)因竹溪河水繞東門北流而得名
其總面積共9900平方米擁攬5400平方米繁華商業與2000平方米瀲滟湖光

東門老街自古便是
竹溪小吃的匯聚之地
有竹溪最純粹的市井煙火氣
堪稱竹溪小吃文化、民風民俗
市井演繹的活化石
現存歷史遺跡包括
明代東城門和清代鐘鼓樓





其中東城門
是竹溪古城垣的唯一幸存者
距今已有500余年歷史
老街曾是電影
《鄉民》(1986年)的取景地

△《鄉民》電影中的鐘鼓樓

△《鄉民》電影中的城門洞子
然而
歷經500余年的歲月沖刷
老街繁華不再
交通不暢、設施匱乏
房屋破舊、隱患眾多
等問題日益凸顯
嚴重影響街道兩旁居民的
生存和發展
近年來
竹溪縣委、縣政府
搶抓強縣工程和城市更新機遇
將東門老街改造為重大民生工程

以青磚灰瓦的古樸建筑為肌理
巧妙融合“竹溪美食文化”
與“月宮傳說”主題
打造沉浸式美食文化地標
街區涵蓋早餐市集、夜市燒烤
非遺手作、主題餐飲等多元業態
構筑集文化體驗、特色美食
休閑娛樂、夜間經濟
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商旅街區



泛著古樸溫潤光澤的六角塔樓
仿佛踏云而來的玉兔雕塑
還有與遠處遙遙相望的巨型“超級月亮”
這些獨具匠心的設計
讓東門老街成為近悅遠來的打卡地



漫步其間
既可探訪非遺手作、竹溪八大碗
等傳統風味
亦能邂逅屋頂咖啡、夜市燒烤
等潮流業態
月宮主題場景與市井煙火交織
早餐市集的蒸汽氤氳
與夜市霓虹的流光溢彩相映成趣
月宮池的水韻、老街巷的建筑
舌尖上的風味
共同構建起竹溪的文化IP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
身著漢服的小姐姐們穿梭其中
隨手一拍便是刷屏大片
外地游客李女士高興地說:
“這里‘出片’率很高,
每一眼都是美麗畫卷,
隨手一拍就是一張壁紙。”

“竹溪人的一天,
從東門街的一屜包子開始?!?/p>
竹溪縣作為
鄂西北“過早文化”的發源地
改造后的老街
將煙火氣和“過早文化”
根植于業態布局和發展肌理
街區招攬了早餐市集、主題餐飲
休閑茶吧、夜市燒烤、大型超市
等豐富商業業態
商業規劃面積達5400平方米





入駐商戶中
既有坎上坎火鍋、屋頂咖啡
等潮流品牌
也有以秦家包子、竹溪八大碗
竹溪小炒為代表的本地特色餐飲
還引進了湘菜館、粗糧館
棚棚面、陜西涼皮等南北美食
形成兼容并蓄、多元共融的體驗格局



開街首日
經營三十載的秦家包子剛搬進新居
店門口就排起長龍
店主羅學軍感慨:
“老街環境變美了,
游客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生意比從前翻了三倍!”

“我們特意保留傳統市集的‘煙火氣’,規劃早餐市集、燒烤夜市、主題餐飲等業態,其中30%為傳統美食。透過開放式廚房,游客可現場觀看竹溪八大碗的制作全過程,感受傳統美食的獨特魅力?!敝裣h西楚文商旅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丁杰介紹,“街區引入智能導覽系統,游客掃描二維碼即可聆聽古街歷史故事,參與‘月宮尋寶’等互動游戲,體驗生動有趣的文化活動?!?/p>
當暮色浸染青磚
暖黃燈火次第點亮
飛檐翹角在夜色中化作靈動的剪影
整條老街宛如
被揉進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古畫


李帥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游客全方位感受東門老街的魅力,真正領略到月宮主題的獨特韻味?!?/p>

東門老街改造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
還激活了城市經濟
據竹溪縣文旅局統計
項目建成后
預計年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
帶動就業崗位800余個
年旅游綜合收入可達5億元


從晨光里的健身步道
煙火升騰的早餐市集到暮色中的熱炒夜宵潮流薈萃的精品商鋪這里將成為“小城有戲·慢養竹溪”的絕佳體驗地
竹溪縣文旅局局長喻泉源介紹
這條老街正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方式書寫著鄂西北商埠文化的新篇章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城市文化客廳”












